重越”老山界",红军精神今犹在
作者:杨进文(苗族)
《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2019年被选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期语文书第六课。
老山界,是我们城步人叫的土名,在地图上叫越城岭。在南山国家公园辖区内。
4月22日,雨后初晴,空气新鲜。我们燕子山国有林场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重走红军路"的活动。头天晚上,我在灯下仔细地读了《老山界》的原文: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上午九点半,我们的队伍就来到了老山界的入口,刚才大家在车上"高谈阔论"戛然而止。有序的下了车,每一个党员手持一面精致的党旗站在”红军英勇作战"的浮雕下,聆听场党支部书记杨焕忠讲解红军曾经在夜间翻越老山界的动人故事。旨意传承红色基因,让红军那”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十点整,我们的队伍就”整装待发"攀爬老山界。一路上,我们一边唱着红歌,一边欣赏那”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一边用手机忙于拍摄那参天古木、那斗折蛇行的狭道、那拾级而上的隘上……。
爬到半山腰,我与文友谢洪、杨宗琦不是因为体力被”掉队",而是被沿途的美景所迷惑。但是我们几个的”集体观念"强,于是,马上大踏步地向前方赶去……
红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红军长征过城步沿途救济过穷苦人。
这次,我们一行花了近一个小时翻越了老山界,队伍下界返回到长安营镇驻地附近的"风雨桥"上“整休",原坐在那桥上的当地村民一见来了客人,大都立马让座,但是有一位身高不足一米五,精神欠佳,年近半百,基本上丧失劳动能力的大嫂,仍然坐在那桥端。谢洪同志见其状态,毫不犹豫的掏出腰包,将钱塞到大嫂手里,其时,大嫂眼含泪花地说:”你们就像当年的红军关心老百姓"!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先进文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