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提到的武冈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善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之美誉。王昌龄以边塞诗出名,豪放,豁达的的风格也体现在赠别诗上。我们中学课本里学过他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首送别诗我更喜欢前一首,不仅 仅是因为诗中提到我们武冈,而且我认为这首诗更能表现诗人豪放豁达的情怀。尤其是最后两句“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是说青山相连,我们同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谈不上身处两地,这是何等的心胸。 我一次出差广东,一同学叫来一桌朋友陪我喝酒,这些人来自各省各地,喝得酒酣耳热之际我盛情相邀:欢迎各位到武冈来玩,武冈是历史文化名城。各位却一脸茫然,我一见不妙,就从公元前179年武冈建县谈起,一直谈到朱元璋第18子岷王分封到武冈,建王邸,世袭14代,历时272年。看到大家听得有点入神,但又将信将疑,我就引用了王昌龄这首著名的送别诗,我想凭王昌龄的名头总能将他们镇住吧。可是那些哥们知道有王昌龄,却不知道这首《送柴侍御》。害得我在心里把教育部的官员骂了个遍:直娘崽,为什么小学课本里不选这首诗。 武冈市委市府提出“建设湘西南中心城市,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这一举措无疑是英明的。但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既要有对古文物的保护和修缮,更要有对武冈灿烂悠久文化的传播,这样远方的客人才叫得来,留得住。我想如果没有金庸《天龙八部》里对大理风光如诗如画的描绘,没有沈从文《边城》里对湘西风土人情的宣讲,大理和凤凰的旅游绝对没这么火暴。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不然为什么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谈“文化软实力”这个名字。 我想如果有一天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在学校就摇头晃脑的读这首“流水通波接武冈”,那么他们总有一天会在地图上找找,武冈在哪里?我可不可以去看看。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潮信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潮信
谢谢朋友们的热心,这也是对我们武冈的热爱和祝福
1113年前
皇帝
武冈ZF会关心这个问题就奇怪了,主要原因:我们没有这个权力。你不信,反正我信了。
1013年前
雄陀刀具
和朋友闲聊时,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好好的介绍一下我们武冈。。。
2613年前
小魚
武冈加油!顶……………………
2013年前
Fly With Y
武冈要出名了,呵呵!!!!!!
3013年前
大写X小写T
武冈其实也是葛好地方。。。。饿不死,撑不着,山清水秀
2113年前
简_27748
楼主的文才就不夸了,由衷的佩服。在此之前,真的还不知道有一首这样的诗。有幸拜读,十分感激!全力支持楼主的看法。
作者回复:
兄弟客气了
2011/8/20 9:02:49
大小姐
给力、、、、、、、、、、、
2713年前
兵子驼
全力顶家乡的建设..........
2813年前
我和一楼的朋友一样,也支持........
1913年前
周宜地
这首诗更能表现诗人豪放豁达的情怀,赞同!!
1713年前
得先生赞同,可为欣喜。
2011/8/21 15:34:36
彼此相依
支持。。。。。。。。。。。。
1813年前
已输入0/200 个字!
梅树九年制学校:法制教育进校园 共筑安全护成长
鹧鸪天•挂亲 (外二首)
挖冬笋
光明电影院和乐洋电影院
清明时节忆恩师《邵阳日报》
武冈一中航拍记录片武冈视频
武冈米花里的年味武冈视频
关于武冈市武冈概况
武冈农村婚礼习俗纪实武冈视频
武冈历史沿革武冈概况
墙面翻新房修修
重负荷车辆齿轮油宏源石油
智能母婴站触摸屏玻璃三丰玻璃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除作者特别声明原创之外,其他均来自网上,若侵犯你的权益请告知,本站获通知后将立即删除!联系QQ:165410523
Copyright © 2006-2025 武冈人网 ICP证:粤ICP备2023087779号 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7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