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时30分出门,下午5时回家,从7月5日开始,杭州准一年级新生小玥就开始了这样的生活——她上了一个幼小衔接班;初三刚毕业升入高一的汪语佳,也很忙碌,她先是参加了一个培训机构的初高中衔接班,除了了双休日,每天晚上去学习三小时,要上高一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个暑假,杭城有很多孩子跟小玥,汪语佳是一样的,从学校里出来又走进了培训班,小到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大到准高一新生们,他们都在忙一件事:抢跑。 (据7月13日《钱江晚报》)
“抢跑”是田径比赛中的一种犯规行为,必然会被裁判无情罚出场外的。然而,如今却被教育领域普遍运用并被视为“别输在起跑线上”的一大法宝。在当今这个时代里,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给中小学生减负,可家长却千方百计要给他们增负。社会上的“新生衔接班”价格高得出奇:几门课程都学下来,得花上几千元,暑假的近一个月的“衔接”费用,竟抵得上一些大学两年的学费了。先不论一些在职的“名师”在“新生衔接班”里大把地捞钞票,触犯了教育红线……单说这昂贵的“新生衔接班”是否真的值得家长们一窝蜂似的趋之若鹜,赶着孩子去“抢跑”吗?
祖先早就告诫了人们:欲速而不达。这正如端午节煮粽子,心急不来,先用烈火煮沸后,然后再用文火熬,经过长长一夜的功夫,才会熬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粽子来。学习也是如此,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要把一期或半期的内容快速学完,高速度的教学,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学生能接受得了吗?消化得了么?如若接受不了,势必煮出半生不熟的“夹生饭”,以后即使花更多的功夫,也比不上一次就煮熟的饭的味道好。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的短跑,而是一场比“马拉松”赛程还长的长跑,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心、意志和毅力。更何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抢跑”更重要,因此,家长要从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入手。如果家长一厢情愿地逼孩子“抢跑”,繁重的学习会严重透支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的可能是暂时领先的学习成绩,索然寡味的学习过程,力不从心的奋斗目标……
总之“新生衔接班”的“抢跑”,抢得了“起点”之先,抢不到“终点”之先。家长需三思而行!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