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够喜庆的挽联
文/都梁记忆
武冈这个地方有习俗,办丧事出殡后,得立马揭掉堂屋门口挽联,换上大红喜庆对联。
这跟我们南乡不同。
我们南乡龙溪文坪安心这些地方,不会换上大红对联,出殡时揭掉就行。
四年前堂哥去世,他大女婿是河南的,才知道河南那地方更不同。他们那里,如果哪户人家办了丧事,那户人家之后三年,过年不能贴红对联的:第一年贴白色对联,第二年贴黄色的,第三年蓝色,第四年才红色。连沾亲带故的朋友亲戚家也不能乱贴,乱贴表示对逝者不敬,也会影响生者关系。
相比较,我们武冈南乡介于二者之间。
黄河流域的河南,汉文化的中心区!
前不久,所在城东市郊一学校,学校董事会王老爷子过世。学校是他家,他家也是学校,只是学校主要是四女儿经营的。按这乡规矩,能够让老爷子丧事在学校办,已经是女儿最大孝心了。因为三年前,就亲眼看到,围墙外一处墙倾檩断旧房遗址上,举行过一位八十多岁老母亲的丧事。这母亲6个儿女,其中5个儿子,原因是死在敬老院,5个儿子都不准进自己家办丧事。母亲一咽气,丧事就在萧肃冰凉的老屋遗址上。
这王老爷子过世,刚好遇上学校国庆中秋长假。
老爷子房子在校门口右侧,灵柩就停在自己房子堂屋里,只是来往吊唁宾客在学校礼堂就餐。
出殡头天晚上,校长让我写两副大红喜庆对联。电话中他讲清了理由,我答应了。于是晚上,我字斟句酌想好并写好,准备天一亮就贴在礼堂大门口,和前校区门柱上。
天一亮我叫了个年轻老师帮忙,快手快脚粘好,准备挂上去,这个时候校长过来。他看了,马上否定,不同意挂上去。说“要不得,完全不行,莫挂算了”,边说边掏出手机拍了照片,像留案存底的架式。我大惑不解?
因为我撰写了:
八二岁月苍桑阅尽欣作古
四世同喜饴孙往事乐万年
宏业伟绩铢积寸累细流起
达者匠心锦上添花世泽长
红红火火三米长的两副大对联:其一讲述了逝者生年82岁,看到了第四代儿孙;其二嵌入了老爷子名讳以及帮助女儿办学的功绩。
结果被一句否定,说“来不赢就莫写了”。我只好急急忙忙写了副过年的喜庆联,“接财接福接平安,迎春迎喜迎富贵”。
看着这空洞无物的文字,校长很满意。
老板近年不太顺,会不会归咎我这嘴不吉利?就像这次挽联不够喜庆。
2020年11月25日于武冈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了解武冈方言文化,关注都梁记忆
![]()
![]()
![]()
![]()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都梁记忆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