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二月二这天,为什么还有人还从大门外撒石灰到厨房?

二月二这天,为什么还有人还从大门外撒石灰到厨房?

两担谷 2021-03-14 11:04 1
水云生点评:龙抬头节最迟到元代已经形成,经明清两代的发展,延续至今,在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龙抬头节”。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节日习俗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不可得罪。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语出白居易《二月二日》)”,“旧苑新晴草假苔,人还香在踏青回(语出韩琮《二月二日游洛源》)”。可见在唐朝,人们已经开始在二月二春游的习俗,不过,二月二真正成为一个节日应该是元朝时期的事,毕竟咱们现在能看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最早记载出自元朝人熊梦祥的《析津志·岁纪》:

       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穆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


      不知道大家是否这个时候心中就有了一个疑问,唐朝二月二是踏青的日子,到了元朝,怎么就和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扯上关系了?这就和古代的星象以及24节气中的惊蛰有一定的关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虫子们是听不到雷声的,它们能感受到的实际上是气温的变化,古人认为百虫结束冬眠之时,龙也会在这个时候醒来。

      龙为何也是此时醒来?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东方苍龙星便是其中一宿,季节进入冬季时,人们在天空中看不到苍龙星,便认为它此时开始冬眠,到了仲春时节,惊蛰左右,苍龙星慢慢出现在地平线附近的天空,人们便认为此时的苍龙已经结束漫长的冬眠,龙开始抬起自己的头。


      吉成名在《龙抬头节研究》一文中指出:“龙抬头节最迟到元代已经形成,经明清两代的发展,延续至今,在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龙抬头节”。

      龙抬头节形成之后,北方地区便有了在这一天祭祀“龙神”的习俗,在一些龙神庙还会在这一天进行祈雨仪式,希望在这一年都能够风调雨顺,但是随着人们对祭祀的淡化(从远古到如今,祭祀文化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淡),祭祀仪式也简化成了“引龙回”:要么从大门外撒灰到厨房,然后绕水缸一圈;要么在清晨担井水回家,龙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担水回家等于迎龙到家。

image.png



阅读 778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水云生

龙抬头节最迟到元代已经形成,经明清两代的发展,延续至今,在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龙抬头节”。

3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