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古城外城三元宫巷里住着一位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后裔---周贤政老先生,现年87岁。他是原武冈皮鞋厂职工,父亲曾在武冈文史馆工作,受其父亲言传身教影响,他也读过很多古籍,因而对武冈的古迹相当了解。他身体依然硬朗,声音洪亮。笔者三次拜访了他老人家,他不厌其烦,一一解答我的疑问。
他说他曾两次进入到花塔游玩。他的记忆中泗州塔是中空的,与凌云塔一样为“双柱形”,两个圆柱之间有甬道盘旋而上。两塔的区别在:泗州塔只有一条甬道盘旋而上,而凌云塔却有阴阳两条甬道交错盘旋而上。这与刘伦至(鲁之洛)先生花塔为实心之说有异。
周老说泗洲塔曾被整修过三次。于宋朝熙宁九年(1076年)修建后将近200年,宋末(约1270年)开始向南(河边)倾斜,当政召人研究对策,想办法想扶正她是不太可能了,唯有从南面打三仞之桩(约7米左右)二十四根入其腹,以防其继续倾斜。但于事无补,塔继续倾斜,40年后,元朝至大三年(1310年),由施公寺(东塔寺)方丈组织云舞、康平两个文化社团募资又整修一次。
560年后的清光绪初,塔顶掉落。当时的方丈向县里报告,知县召集全县绅士开会,决议对泗洲塔再进行一次大修。当时的野墅子(工程师)拿角尺一测,说塔身与地平线已倾成直角,不会再斜,非特殊原因是不会倒的了。于是用石灰、糯米、桐油、河沙将塔顶修好,再以白泥粉刷外墙,绘以三贤图、二十四孝图和飞鸟走兽、楼台亭阁、草木花卉、缭绕祥云等瑰丽多彩的壁画于其上,皆栩栩如生、神乎其神,远远望去,如同缠上了色彩斑斓的七条彩练,“花塔”的美称由此而得。在此之前,武冈百姓通常俗称泗州塔为东塔的,因为她位于武冈古城东门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大部分塔被毁,武冈泗洲塔倾而不倒屹立了近700年,却连同南塔在同一天未幸免于难。(《梦中的武冈三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