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五千年,即使用浩瀚烟海,也许未必能够形容。不知是因为CCTV掀起国学风,还是炎黄子孙确实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时下,大大小小的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是,号称国学专家、学者、大师的人也满天飞。近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小范围的沙龙,发现一些几年未见的朋友,也个个国学了。让我汗颜,让我恐惧,真想问,难道做国学老师,门槛就如此之低吗?
在读书时,老师曾教育我,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夫子的圣言,我几乎不怀疑有假。但我们细细琢磨,不难发现,“必有我师”其实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尊称对方为老师,对方未必真能做得了老师,即使有资格做老师的人,往往会谦虚的说:“其实我才是学生,是抱学习目的而来。”
可现在很多人,知道“为师”却忘记谦虚的另一面,或许翻了几天《论语》,或许听了几天《道德经》,或许参加了几次“国学沙龙”,回来就摇身一变,成国学大师了,动不动要讲国学,动不动要招收弟子,动不动要游学世界。角色变换之快,也许神州七号也未必能够赶超。是传统国学之福还是纯真国学之祸,不用笔者多言,脑子稍不迷糊的人,很容易分辨。
中华文化确实需要宣扬与传承,也需要学习与研究,但宣扬与传承、学习与研究,并不代表所有的人可以做专家、学者、大师甚至泰斗。记得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别人封其为“泰斗”、“大师”,他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他深刻感受到,在文化的时空遂道里,永远会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既然无法保持第一,何不谦虚一些,俯首甘为孺子牛嘞?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做学问需要静心,一旦浮燥,你会发现,所谓的学问都是虚假的,或是只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扎根。而文化缺乏沉淀与积累,你会发现所谓的文化根本不堪一击,而所谓的老师,也如昙花一现,稍刻即逝。
以前,也有一些人叫我为老师,我美滋滋的答应了,还真以为自己有几斤几两。可当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些文化现象或与人交流一些文化理念时,很快发现,自己与老师的距离非常遥远,根本不配这个头衔。
我是想,学习永无止境,还是谦虚点吧。如果真的爱好国学,就好好当个学生。把位置摆正了,也许通过你,真能为中华文化的宣扬与传承做点贡献。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罗建云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山渐青
党八股的代表。
315年前
云中乘风
"三人行,必有我师"全文如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要断章取义。七年级人教版《论语十则》
415年前
流星雪
老师不等于大师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我的老师,任何一个人总有某方面比别人强的这话你不信,我信任何人,都可以做老师的,无论是国学,还是数学,还是化学什么的只是别轻易扯上大师就好了
LIUI
学习了,,,,,,
馬小燕
謙虛進步,驕傲落後!學習要永無止境,學習要鍥而不捨,活到老學到老!
青松
学无止境!!!
舟子
我当个个人是我的老师,只要仔细揣摩,都有料可挖,有东西可学的!
云中客_13270
等到意识到老师不是人人都够格时,其实已经离老师不远了。
515年前
瞎子摸象!
蛮哥
"在文化的时空遂道里"?
故乡的云
完全赞同楼主的想法,为人为事低调点,谦虚点。
赞15年前
雄陀刀具
赞成楼主所说的。这年头这种现象也太普遍了。动不动就是国学大师。。晕。。。
爱上红酒
抢坐沙发!
已输入0/200 个字!
挖冬笋
光明电影院和乐洋电影院
清明时节忆恩师《邵阳日报》
唐老师的“幸福号”自行车
生椰拿铁
武冈农村婚礼习俗纪实武冈视频
武冈米花里的年味武冈视频
武冈一中航拍记录片武冈视频
武冈历史沿革武冈概况
关于武冈市武冈概况
朝源电动车悍马太子H4朝源电动车
宗氏典藏包装项目文功文创
智能母婴站触摸屏玻璃三丰玻璃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除作者特别声明原创之外,其他均来自网上,若侵犯你的权益请告知,本站获通知后将立即删除!联系QQ:165410523
Copyright © 2006-2025 武冈人网 ICP证:粤ICP备2023087779号 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7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