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苗族习俗:苗寨白喜事一瞥

苗族习俗:苗寨白喜事一瞥

先进文化 2021-12-28 10:36 5

苗寨白喜事一瞥

作者:杨进文(苗族)

城步地处湘西南边陲,湘桂边界之地。地形以山为主,地势南高北低,越城岭横至南境,雪峰山耸峙东西,弄成了东西南三面环山。这里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常言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在我们湘西南部的苗寨里,都会为去世的人操办一场丧事,我们称之为“白喜事”。白喜事离不开亲朋好友及相邻的帮忙,一般帮忙的人员都有上百号人。有一种说法叫“兑工”,毕竟我们每家每户都会有老人,而且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老去。今天就带大家一起领略不一样的苗族习俗。

别样的”金井”

一般来讲”井”是有水的。而金井,是我们湘桂边界苗家的一种含蓄雅称。其实就是给已故的人挖掘安置棺材的墓穴。

生老病死,是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人死之后,在料理丧葬人事安排当中,有非同小可的一项,则是”挖金井”。因为在孝堂里场面上无论如何隆重,食面上无论如何丰盛。其归根结底是让亡者”入土为安!”。


图片


俗话说:“人死如灯灭(熄)!”。但是,灯灭了还可以复燃,而人死却不能复生。人死之后,孝家祈祷亡者早登仙界,保佑其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荣华富贵。所以,人们将办丧事之中的”挖金井”作为一项”重要议程”。

在我的人生历程里,我亦参与挖过几次金井。虽然挖金井的技术含量不算太高,但还是有一定”门道”的。

挖金井,必须要按照“地仙”(又称:白鹤先生)已打桩划线,”圈”好的坟地去“按图索骥”,施工挖掘,一点也不能随意变更墓穴的位置朝向。

挖金井,一般的是派2至3人去完成。金井的长度是正常人的”九脚”,是指左右脚板垂直向前相加的数是9(脚),井内宽度标准是用双手叉在腰上,能摆动自如。至于深度,则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地形地势而定,但是至少不能低于棺木的高度。

一同去挖金井的人,挥锄扬铲,轮番上阵,默契配合。井下者挖土装泥,井上的(人)接着吊上倒入旁边的空隙处。一天功夫,齐心协力,挖好金井。孝家认可,心怀谢意。让亡者”入土为安”。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小到大,在族上办理的红白喜事之中,先后“充当”过不同角色:搬桌椅板凳、敬(发)烟、帐房………,现在已升级为“家户长”常务委员。


抬棺号子

“抬棺号子”是儿时留给我的一种印象,那号子喊起来震得山寨响,那场面气势磅礴,那排山倒海之势,附近的好几个寨子都能听见。

苗乡里管灵柩叫“棺材"。这是取其谐音:棺材、棺材,升官发财——主丧家后代兴旺发达;如果有谁在路途之中刚好碰到抬棺上山的队伍,也包括现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有升官发财的好运气!


图片


抬棺的人都是寨子里“清一色”的壮汉子,一个个膀大腰圆,五大三粗。只见他们腰上紧紧地系上一条长帕子(旧时汗巾),在我的眼里皆是打得老虫(虎)死的大力士。

其实,“抬棺号子”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高亢嘹亮的号子声响起,每个人身上充满了无比的力量,男人们额头上的汗如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油珠子,顺着其颈脖滑落,宛如山溪淙淙细流,他们简单的用毛巾一擦,不一会儿汗珠又爬上“光临”了。在阳光的照射下,豆大的汗珠泛着光亮,竟然成了一道力与美的风景线。

人们在抬棺过程之中,需要一种团结的力量。那“抬棺号子”则成了主旋律,那时的号子,在抬棺中用以统一节奏,协调动作,鼓舞了每个人的情绪。如果没有号子的抬棺,人心不齐,快慢不一,既累人又容易出事故。而激昂高亢的号子,既能控制抬棺的节奏,又能解除抬棺者的疲劳。使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不再枯燥无味(如今抬棺途中有乐队、狮子队、腰鼓队等相送)。

至于领号者,一般是一位口齿利索、能说会道的人。只要把嗓子拉着长声喊起来,“八人会”(抬棺的人称作“八人会”)的人一呼百应。在抬棺路途中,领号者犹如一位诗人,除了喊固定内容的号子外,有许多是临场发挥,即兴而作的。

我曾记得,抬棺的人即将过桥时,领号子者放开喉咙大喊:“前面有一座小木(石)桥,众人就哎呦的嗨嗨,大家齐心莫动摇。‘嗨呦嗨呀’,稳住桩子(脚步)慢慢行,‘嗨呀呀嗨呦’,安全第一要记牢……‘嗨呦呵嗨呦’”……

抬棺的人在途中遇上快要转弯时,领号者又大呼起来:“眼前有个回头弯,哎呦嗨呦,前摆左来后摆右。哎呦嗨呀。切莫慌张防闪腰,嗨呀哎呦,稳稳当当抬着棺。嗨呦嗨呦……”。

总而言之,在抬棺过程中,领号者抑扬顿挫,呼号人声情并茂,大伙宛如合唱一台自编自演的大戏。队伍有序,高潮迭起。棺木前面的孝子孝孙毕恭毕敬地低头下跪,后面送丧的亲朋戚友在加油助威,好不热闹!领号者如果喊累了,可以轮换领号人,此起彼伏,精彩不断。在此,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大家进入“安全地带”时,打的号子内容,雅俗共赏,有时还带点荤,只是为了调节一下气氛,让大伙放松一下。

“进入平地缓一阵,'嗨呦`,各自看好‘鸟莫硬`(语意双关)。'嗨呦呦`,撑起裤裆羞见人,'嗨呦`,夜间夫妻嘴对嘴!'嗨呦呦`!"………

而如今,苗乡里那久违的抬棺号子声,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心中满是遗憾,但是,那高亢的号子声已尘封于岁月的长河之中。


阅读 4567 18
分享到:
评论列表

言宋

明白了。我在读一文,有人说到这方面内容。谢谢!

43年前

言宋

杨老师:请教你一个题外的问题:威溪白沙距城步县城大概有多远?距关峡又有多远?还有威溪现在是否为镇?

43年前

作者回复:

威溪仍然是为乡,辖区约6千多人口,白沙距城步县城约60公里,距绥宁的关峡约40余公里。旧时,威溪的白沙庙挺有名气,是属武冈州里管辖的。

2021/12/30 15:45:36

言宋

文中所写,不只是城步苗寨习俗吧,近邻武冈也差不多。只是带荤的号子,我没听闻过。

43年前

作者回复:

我们虽然不同县,但是同一条冲(下温冲)的,所以,民俗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祝唐老师晚安!

2021/12/29 19:38:45

王忠义

民风民俗。让人长见识

113年前

作者回复:

文友留言,不胜感激!

2021/12/28 19:53:49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