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都是一部撤退坚守、抵抗、撤退史,尽管国人很英勇,但无论是在南口还是在忻口,无论是在台儿庄还是在中条山,从上海到南京,从武汉到长沙,从衡阳到桂林,从黄河到长江,从富金山到庐山,从中原大地到滇缅丛林,一直到抗战即将胜利的湘西会战,都是如此。
假如是两支战斗力相近的军队,防守一方是会占据很大的优势的,可以依托防御工事,可以利用地形山水,可以储备粮草弹药,可以及时医治伤病员,可以随时动员民众征用民事资源,可因为武器装备、训练水平、士兵素质、战术理念、机动能力、给养能力等等各个制约战斗力的方面都相差日军太远,中国军队只能不停的撤退、弃守,而利用广袤的国土来分散兵员不足的日军,几乎就是唯一的取胜之道了。
这也造成了,在多年的抗战拼杀里,中国军队防御能力越来越强,进攻能力却几乎没有,不管是初期的三大德械师,还是中期苏联援助装备的攻击军,一直到抗战末期美式装备的远征军,都是如此。
在中国军队发起为数不多的进攻里,有两场最著名的战役,一是血战昆仑关,一是血战松山,都是在人数占据极大的优势,武器装备也并不落后甚至优于日军的情况下发生的,尽管两场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基本歼灭了日本守军,但是中国军队付出的代价和人员的伤亡都是数倍于日军的,因为他们是仰攻。
仰攻就是从下往上进攻,居高临下的守军视野更开阔,射击覆盖面更大,仰攻部队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
在这两次著名战役里,有一支军队都参与了,而且都是主攻部队,那就是国民革命军陆军荣誉第一师。
荣誉是什么?每个不同的人,每个不同的行业里,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学生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农民粮食增收,企业利润增长,科学家有新的理论成果或者发明,考古学家有新的发现,作家出了新书,教师桃李满天下,等等,都是荣誉。
军人的荣誉是什么呢?还是一样,每个人,每支不同的部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但在某一个历史时刻,军人的荣誉是坚守,是不弃,是浴血奋战,更是伤病痊愈后归队重新参加战斗。
抗日时期,大家把伤愈归队的军人称为荣誉军人。
战争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情,也许焦土硝烟之上,看着身边的战友纷纷倒下,看着对方杀气腾腾的扑来,一切的恐惧都已经被深深的埋在心底,任何人都敢面对枪林弹雨冲出去。
可一旦负伤接受救治,在相对平静安稳的一个环境里,有了时间去思考和惧怕,人反而会胆怯了许多,每每从噩梦中惊醒过来的军人,肯定不会是战斗在前线的那些,而是在后方整补或者接受医疗的。
战争给军人带来的创伤,心理上的远远大于肉体上的,所以,能够在伤愈后归队的士兵,都是有极大的勇气的,可能,这也是他们被称为荣誉军人的一个原因吧。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荣誉第一师于1938年2月在湖南浏阳组建,由第92师荣誉团,第190师荣誉团,湖南保安荣誉团和第50师荣誉团合编而成。
第50师源出谭延闿系老湘军,是正统的湖南部队,湖南保安荣誉团就更不用说了,尽管第92师和第190师俱为中央军,但因为之前湖南大批的军队在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一带激战,回湘救治的伤病员也特别多,再加上组建地为浏阳,所以荣誉第一师大部分官兵都是三湘儿郎,尤其是军官。
该师首任师长为湖南著名抗日将领宋希濂将军,从成立到1945年的历任6名师长里,除了宋希濂将军,还有郑洞国、舒适存、汪波三人是湖南人,其中,首任师长宋希濂和次任师长林英都只是短暂的接受,把荣誉一师打造成国民革命军里战斗力数一数二的精锐,最大的功劳还是郑洞国将军。
郑洞国出生于湖南石门县一个富裕的农家,从小熟读诗书,曾入学湖南陆军讲武堂,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是黄埔一期众多名将里的佼佼者,但其入读黄埔,还有一个小插曲,在长沙攻读商业学校的他听闻广州创办军官学校时,马上风尘仆仆的赶赴广州,无奈报名时间已过,正在他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名叫黄鳌的临澧老乡因为担心自己考不上,就报了两次名,但是一次考试就通过了,余下的那个名额,就让给了郑将军。 黄埔军校历史里,改名改籍贯的人有很多,但是冒名顶替的人却只有他一个,但正是他的这次冒名,为黄埔神话里又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担任荣誉一师师长前,郑将军长年征战,历经东征北伐、长城抗战后,全面抗战初他已经成为中央军精锐第2师师长,并率领部队参加了保定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等多次大战役,取得了赫赫战功。
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和士官,往往是一支部队战斗力的保证,一支全部又伤愈归队的老兵组成的部队,按理说荣誉一师从组建之时,就应该有着绝对强悍的战斗力,但是事实并不如此,假如我们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就知道,那些从前线下来的伤病溃兵,也许他们一样渴望重上战场杀鬼子,也许他们比别人更不怕死,但是,也往往正是他们经历过生死,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彻了,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们在乎的,他们已经失去了太多的追求,失去了主心骨,用龙文章的话说,他们是“掉了魂!”
所以,郑洞国将军首先要训练的并不是官兵们的军事素质,而是思想。
美国佬最近新出战争大剧《太平洋战争》,我也追着看了先出来的三集,感慨颇多。美国非战时军队并不多,但是他们的军人有种极高的荣誉感,每个年轻的人都希望能成为英勇的战士,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能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军人的组成,很多都是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甚至富裕家庭,他们参军的目的都非常明确,就是要为国效力,打击侵犯自己国家的敌人,简单的说,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何而战。
但当时的中国历史,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兵的人基本上是目不识丁的人,既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也很难对国家有着深入的认知,尽管他们很英勇,但是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为何而战,更不知道军人的荣誉感在哪里,他们当兵的目的,或许是为了能吃口饭,或许,是因为抽丁。
在这种情况下,郑洞国狠抓思想教育,对士兵们灌输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增强官兵对日寇的民族仇恨和抗敌意识,同时大力整顿军风,严肃纲纪,狠刹旧军阀的不良习气,因为吸食鸦片,还处理过一位团长。
同时,郑洞国将军邀请其原第2师部分旧属下来公事,在整顿部队思想风貌的同时,在军事训练方面,大胆革除旧的形式主义那一套,侧重实战训练,严格要求每一位官兵都切实掌握射击、拚刺、投弹、夜战、近战等各项军事技术,考虑到近代战争已发展为多兵种的联合作战,格外注意加强部队的步、炮协同和步、坦作战能力。
经过半年的整训,荣誉第一师焕然一新,全师的军事素质达到了一个相对极高的水平,甚至可以说冠绝全国,为后来在抗战中的杰出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荣誉一师战士郑洞国将军松山血战凭吊战友龙陵东卡日军碉堡,荣誉一师曾在此血战昆仑关大捷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执子之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