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一: 云山清晓
谷幽壑涧古来潺,原始秦人匿恋山。
桥备仙人朝夕踱,岫峰晴晓水云间。

景二: 法相洞天
翡翠华冠凝碧云,巉岩突兀凿骚文。
襟怀若谷虚心纳,居士缘由法相闻。

景三: 武陵春色
庙祭龙王艳色春,冰清玉洁藻花新。
桃林灼灼娇人面,古井粼粼澈透津。

景四: 渠渡晴岚
天尊翠碧雪峰函,壑堑溪幽漱玉蓝。
渠渡浅涓无泊处,庙钟悠逸里仁岚。

景五: 古山瀑布
九霄悬瀑射鱼渊,银汉星河浩渺天。
水色湍湍零碎月,山光绰绰影开骞。

景六: 济川迴舟
瘦月如钩子夜寒,渔歌唱晚慰神安。
济川粼续烟云幻,意境风流玉翠澜。

景七: 宣风雪霁
宣风雪霁戌边横,晚宋欣荣固小城。
雨润烟霞挥壮丽,巍峨楼殿远轩迎。

景八: 枫门落照
丹枫霜透醉销魂,红胜春花艳映门。
若火燃情迎远客,山光水色惬猩猿。

景九: 龙潭夜雨
寒蝉声竭哑榆田,秋瑟云凉雨透天。
欲渡龙潭深阔处,轻舟薄被裹难眠。

景十: 横江晚渡
滩涂水阔兴波狂,柳岸炊烟笼翠长。
渔火冷凝萍聚客,酒旗猎猎醉生忙。

附:
王昌龄所赋《武冈十景》诗,将武冈十景的地点和景色特点记载在清康熙年间所编《武冈州志》中:

景一:云山清晓
苍深以浅瀑峥潺,岂谓逃秦始爱山。
一炬咸阳秦冢赤,紫霄巍立晓云间。

景二:法相洞天
擘絮飞英一坞云,云根尽湿老苔文。
此中倾洞原无物,风铎何曾惑众闻。
景三:武陵春色
红绽夭桃缀小春,清深甘井艳浮新。
东风阅尽娇花面,不见渔人更问津。
景四:渠渡晴岚
盈盈晓气湿林函,谷转溪回窅蔚蓝。
欲向渠流寻渡口,灵钟袅袅指晴岚。
景五:古山瀑布
惊崖喷壑落渊渊,浚洗星文淡远天。
容与浮玄闲夜月,山川影里见张骞。
景六:济川迥舟
脉脉溶溶夜色寒,伊人停楫月魂安。
素波泛后无消息,迴薄凄清万顷澜。
景七:宣风雪霁
危楼振立朔风横,四面寒光冷雉城。
升旭欲移丹阙影,玉山未倒翠先迎。
景八:枫门落照
何年羽化老枫魂,林立斜阳似拥门。
引接啼霜宿水客,五溪三峡听号猿。
景九:龙潭夜雨
寒声殊足渥桑田,耐可中宵小洞天。
纵使岩霖无用处,老龙未肯偃鳞眠。
景十:横江晚渡
后来前往共江狂,逼晚寒烟絮絮长。
只有醉乡茅店客,招招望子为谁忙。

注:
王昌龄所赋《武冈十景》诗,其中景八在今城步县枫木岭,此处道路崎岖、山势险峻。景九在今洞口县黄桥镇龙潭铺,曾建有“夜雨亭”与“龙潭寺”。景十在今隆回县紫阳河,旁有摩崖石刻“横江”二字碑,昔为宝庆至武冈交通要道。
景一即云山。景二为法相岩。景三为武陵井,与长沙白沙井、洞庭湖君山柳毅井齐名。景四位于天尊山下里仁村,其渠水婉蜒进入城区,穿城而过,故有“五龙不出城”之说。景五位于云山南麓。景六位于梯云桥下游,曾是武冈的水运码头。景七位于武冈城老南门,宋理宗亲笔题写“宣风雪霁”。
王诗人通过武冈美丽山水寄托了无限美好依恋与情怀,淡淡的月色、幽幽的离愁,也透露出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情意。
说明: 以上注释引自汉唐先生的《王昌龄与武冈》一文。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楚南老虫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