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地处西南一隅的异乡客,离开家乡至明年就二十年整了。年轻时,倒是恨不得早点离开故乡武冈;随着岁月的流逝,对故乡的思念却是与日俱增。由于工作的关系,不可能经常往家里跑,只好时常打打电话,了解、问候故乡的亲人。网络时代了,便开始有意识地在网上了解家乡的情况。
我上网感受乡情,最初是无意当中发现一《租个女友回家过年》的视频短剧,觉得里面的乡音,尤其是里头的插曲《悟》,特别亲切,然后就找到了武冈论坛,就在这里常浏览些家乡的新闻趣事。后来,通过这个网站,又链接到了武冈人网。论坛很热闹,少男少女多,内容极丰富。就我这个老头子而言,我更喜欢人网,相对来说她要单纯些,其中的文学栏目很有意思,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年才俊在上头发表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我为老乡们的人生经历所感动,为他们的成功而喝采,也为文中所体现的浓浓乡情所牵引。当时,我只是看看,并没有注册,当然,也就没有留什么言。
有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何不也来这上面写点东西,藉此表达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上面认识认识老乡,以解客居他乡的孤独。于是,我便在2007-11-6 18:45:00注了册,至今已有一年零一个月又二天。并于2007-12-31 2:19:00写了一文《捉泥鳅》,回忆了我在武冈老家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这是我开的第一个个人博客,此文也成了我的第一博文。
承蒙高远先生的抬爱,让我作了编辑。他让我做编辑时,我婉拒过。我时间并不宽裕,做不好的,恐难以信任。高远说,没关系的,你能读多少算多少,挤点业余时间,尽力而为就是了。这样,出于对家乡的深情,也就不再推托。我不是什么作家,不曾搞过文学创作,尽管我也曾是学中文出身的(后来改学历史了)。我写的东西大体属纪实性的,与我早年在武冈的生活有关,或是记述回乡的杂感。当然,也写过些与乡情有关的文史方面的小东西。这是我专业范围内的,容易做到。由于我的偏爱,我特别喜欢纪实性的文字,或是写故乡亲情的文章,因此,推荐此类文章也居多。
人网常有些年轻人,上来写写文章,他们并不是人网的名流、大作家,我对他们的文章相对说来更留意些。因为,我的鼓励会让他们更加热爱人网,更加积极地投稿,人网也才能更活跃,人气也才能更旺。当然,由于工作上的原因,难免有相当部分的这类年轻人,我并没曾留意过,只能徒存遗珠之憾了。日后,定当尽力加以关注。
通过人网,认识了不少各个年龄段的朋友(其中还包括我早年忝为人师教过的学生),尽管绝大部分根本就没有见过面。我感谢这些老乡,他们让我收获了亲情、乡情。
——汶川地震时,周宜地老师从遥远的广东,排除干扰打来电话问候;教师节时,发来短信祝贺,这些都曾让我鼻子一酸。
——暑假至我父亲的出生地、老家新宁时,得到了小巷月先生的热情接待。我新宁有几位同学,我劝小巷月先生不必这么客气,我们见上一面足矣。他坚执不允,那两天,为了陪我,竟把课都给换了。老实说,我对不起他的弟子们!小巷月先生热情待人,至今令我感动。在新宁,巷月君还算是酒杯下留情,要不,他及他那一帮哥门,早把我放倒几回了。
——回故乡时,得到人网网友、学棣春的信息的帮助,用车送我回家。有意思的是,她的夫君,也曾是我教过的学生(此前我并不知情)。他生日的那天,特地让他姑妈、与我同村的一位可敬的大妈来接我(怕我不去)。在酒席间,也见到了另一位久违的学生。后来,我的侄子读书,春的信息也力助其成。
…… ……
我在每天浏览的众多的网页中,首选的也就是武冈人网。我也曾向我身边的老乡们推荐过。
注册时,记忆中人网的会员只有8000来人吧,而今已达11100多人。人网在发展,我感到由衷的高兴。祝福人网,也祝福各位老乡!新年快到了,问各位老乡好!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