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华和他的故里
满背情怀点评:黄老师的文章不敢编辑,但必须推荐。至于破刀寨,在我们这一带很有名气,它的名气,是源于它出了不少有名气的人,在于出了这些名人后引出来的灵气。
曾华和他的故里
黄三畅
清道光《武冈州志•山川志》载:龙江由邓家铺滩头流入车林团,车林团有曾华故里。旧时的武冈车林团即现今的洞口县杨林乡一带;曾华故里,小地名叫山下村。
曾华是什么人?曾华字萼叟;为人精悍而有胆略识见,通孙吴司马法。元代末年社会动乱,曾华捐家产招兵买马以为国效力。他在军中屡建大功而不断升迁,官至明威将军、广东道宣慰使、佥督元帅府事兼江浙行省都镇抚,属杨完者部下。——杨完者是今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将领,元至正年间,他率领溪洞军打败地方割据势力之一的头领张士诚,逐渐升至江浙行中书省右丞。
睦州被敌军攻陷后,杨完者认为浦阳与睦州比邻,就命华从杭州来镇守。浦阳在崇山峻岭中,舟车不通,老百姓也不会打仗,又听说溪峒军勇鸷异常,就成群结队地惊呼着逃奔到山谷里。曾华察知了这种情况,领兵抄小路疾速来到浦阳,申饬纪律,把队伍分成几路,让他们各自据防,营垒四门置兵防守,没有命令不许出门。到了晚上,曾华披上甲胄,带领一二随从视巡,因而兵士们都规规矩矩,没有谁敢违犯纪律。一天,一座营垒的守门者稍有懈怠,有一个兵士就偷偷地走出营垒捕老百姓的鱼。曾华知道了后,立即鞭笞那兵士的上级,又重惩了那兵士。从那以后没有一个人敢于违抗军纪军令。不久以后杨完者将亲自来到睦州,让曾华回杭州去。曾华一夜之间就领兵离开了,根本听不到人马的声音。浦阳人说,假使大将军都有曾将军一样的纪律,哪里会让我们老百姓露宿在山谷中呢。
曾华每到一个地方,以爱民为要务,他据守浦阳的时候,恰逢上一级政府根据田亩征粮,曾华认为是残害老百姓,要为民请命,立即会见上面来的使者,把道理讲给他听,使得上一级政府最后改变了这种做法。曾华离开浦阳后,浦阳人很思念他,县里的一些人在县庭里建了一块碑纪念碑,当时的大文豪宋濂写了碑文,碑文题名《嘉政记》。
曾华没有当过元帅,只是“佥督元帅府事” ,但老百姓还是称他为曾公元帅或元帅公,建寺庙纪念他。曾华故里——洞口县杨林乡山下村有一座庙宇,叫瓮坛寺,又叫“元帅庙”,祭祀的就是曾华。
曾华的坟墓还在,在武冈邓家铺。每年清明,无论曾姓还是其他姓氏的人都去祭扫。邓家铺有一座甘露亭,是纪念曾华的古建筑。
曾华的故里杨林村是一座古村,村里还颇留下一些古屋,古屋发结构形式和武冈浪石的差不多,但“古”得多,有一座的青砖上就刻着“皇庆一年”的字样,皇庆是元仁宗的年号,皇庆一年是公元1312年。村子对面的山上有一个宽敞深邃的石洞,相传是曾华少年时期读书、练武的地方。洞畔有建筑物的遗址,遗址上有“至正”的石刻,至正是是元代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的年号。
曾华读书、练武、扩充兵员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扩充兵员的故事有一则是这样的。曾华家产卖尽后,觉得所招的兵马还太少,有一天他走到一片竹林里,叹息说:“要是这些竹子的每一节都是一个兵士,该多好!”他又挥剑破开一根竹子,这一下就不得了:只见每一个竹节里都跳出一个人来,那些人到了地上就长高长大,瞬间长成彪形大汉。曾华大喜,把所有的竹子都破开,于是满山满坡都是雄赳赳的彪形大汉。——那一片竹林所在的山峰后来就叫破刀寨。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黄三畅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