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听古曲——《渔樵问答》

听古曲——《渔樵问答》

箫声 2010-06-10 20:13 6

听古曲——《渔樵问答》

 

不加修饰的音符

如云般恬淡    水般舒缓

如自然     如空灵

是自然与自然的交流

     淡泊与淡泊的共鸣

或是水的清幽衬着山的明远

    鸟的高婉和着鱼的悠然

于是    渔夫、樵子完成了一种

    千年的出世 哲学

低眉信守皆是飘渺

挥洒自如都成自然

就让这古典的优美

在成败得失间挣扎的心中

     涌过一道清泉

用琴与箫的和谐完美

清爽尘世的污浊

亮丽生命的风景

滋润着沧桑千年后的干涸

 

····································

附:

《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

《 渔樵问答》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现在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意境: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渔樵问答》封面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常常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

《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这种境界令人叹服。

 

阅读 7626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兵子驼

再来顶.................

1314年前

兵子驼

路过,顶起了,古老的文化..................

1514年前

黄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114年前

家乡人_17228

静不下心来!!!!!

1314年前

月之影

见识了................

1314年前

股往金来

把这古曲给大家分享一下!!!!

1114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