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三年初中生活
--记在湖南省武冈市资江中学三年的初中生活
作者:
殷锋文
上初中是在1994年了,离现在已经有15年了。时间一晃就过了15年了,现在回想起来还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我所在的初中名字叫武冈资江中学,是一所民办的中学。那时是在2班,我们那时是第二届,那时经历过资江中学的三次搬迁,从城郊搬到城里,再从城里搬到开发区。时间过得虽然是很快,但是一想起那段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仿佛那只是昨天的生活一样。
很多的老师名字依然记得,像校长是黄民权,武冈双牌人,一位教育界的前辈,终生站在讲台上,记得那时黄校长有60多岁了,但是看起来人很健旺;还有教导主任夏老师,他是教英语的,刚到学校时,经常早晨带我们去跑步。另外一位是当了我们二年班主任的廖耀武老师,他是教语文的,后来在初二时又离开了我们,上高中时,因为学校与廖老师家近,还经常去他家里吃饭,因为初二的一纸评语,那时我对廖老师有很大的成见。还有初三时的肖老师,他是洞口县来的高级教师,虽然只有一年的相处时间,但是还是能记得他的一句话,那就是“作事情要雷厉风行”。同学的名字因为基本上没有再联络过了,所以好多的也记不住了,但是还是能记得几个,一个是湾头桥八合的邓湘平,他外婆家是我们的邻居,后来他去上技校了,现在听说娶了我们村里的一个姑娘,在镇上开电器维修店了;另外还有黄元魁,廖继田......记得那时有一个留言本的,不过好像是放在家里,现在在外工作,再回家也许找不到了。也许哪一天,我把这些回忆的文字放在网上,会有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名字,那时,我就会想起更多的同学。时间真的可以冲淡很多的东西,但是它无法割舍我对那段艰难的生活的回忆。
那时上小学时成绩还行的,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没有考上县中学,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可能太过于轻敌,自已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用老师的话说,我有点骄傲。那时可能没有真正成长,好多的事理不是太懂,我想才会造成我上资江中学的原因。印像中那时有好多像资江中学一样的民办初中,像富田中学等等,不过现在听说只有几所中学发展下来了。
1994年的9月,我开始了初中的学习生活,记得那时的资江中学是在城外往邓元泰镇方向的马家桥。也许那时还小,好多的事情真的记不太清楚,就现在回忆起来也只能想到几件事情来。最深刻的就是,每天早晨起来我们要穿过马路到村里的水井里去提水洗脸,有时人太多,还要等很久,更可怕的是,村里的人看我们这么多的学生用水,不让我们用,有时还经常为了此事村民与学生吵架的。那时上学也是第一次寄宿在外,好多的事情要自己动手做了,洗衣服什么的,还好,这些事情后来也慢慢地会了,从这一年开始,到后来上大学为止,我都是一个人这样独立地生活,也许是这10多年这样独立的生活让我养成了独立的性格。那时学生不多,才有二个班,一百多人而已。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一直不能忘记的,因为学校是在城郊,从现在的武冈西站下车还需要趟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恰好学校方向有一个砖厂,有好多的马车要经过,有一次从家里回学校去,就在西站那里上了一辆马车,那时过于自闭,不敢说话,好像是作贼一样,偷偷地上了车,快要到学校时,也不喊,自己跳了下来,跳下来之后,整个人就好像从很高的地方摔下来一样,一样子接不上气,过了好一会儿才能喘过气来,脚也好疼。现在想来,如果当时和人家打声招呼,说一下就好了。在那样的环境里,让我觉得很遗憾的是,很少有文体活动,连上体育课都没有什么,还不如那时在中心小学。
第二年,学校因为发展,加上我们早晨去提水要穿过马路,所以学校进行了搬迁。那时学校搬迁到了市党校。在武冈城的中心,宣风楼,广场,人民医院,县委都在周围。在市中心,交通方便多了,也热闹了许多,但是那时发生的事情也不少。武冈是一个悠久历史的古城,在这时武冈改为县级市。那时,市消防队也设在党校里,我们住在消防队的楼上,党校的楼是一座二层的古典楼房,楼层很高,至少有四米左右。二楼用的是木板,那时我们住在消防队员的楼上,走路时要非常的小心,但是年少的我们,还是经常会在宿舍里高兴地蹦跳几下,后来消防队的一直找学校麻烦,不让我们住在楼上,后来我们搬到院子后面二座平房里。那时我们上课是在一楼,紧挨着的是一个舞厅,每天晚上我们上自习时都会听到至今都忘不了的几首歌曲,有《爱情鸟》《忘情水》,那时《忘情水》里有一句歌词是“一心只想往前飞”,那时的我被那种环境潜移默化了,经常在嘴里会哼起这句歌词来,恰好这时班上有一个家住邓家铺的同学叫王雪飞的,同学们就会笑我,说我一心只想王雪飞,并且还编撰了很多莫需有的东西,让我那时很难堪。那时我用的名字并不是现在的名字,那时用殷风文,后来因为爸说雷锋的锋好,就改用了现在的锋。有一个很好意思的事,那时我的名字刚好是18划,而那个女同学的也是18划,他们老是在背后取笑我,说的有模有样的。在资江中学,还有一位原来和我小学同一个班的,叫唐什么艳的,现在记得不太清楚了,她是湾头桥的。那时,她见到我也会经常笑我,特别是有一天,她穿了一身天蓝色的衣服,在我面前来了一个动作,当时讲什么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后来才知道,她那是在和我道别,因为他和高我一年级一位男孩私奔了。她们二个人的离开,在我们学校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唐的父母找学校要人,可是学校也没有办法给人,后来听说是到了广东去了。到现在,我也不太明白,那时她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想上学,在她十五六岁时,跟一个男孩这样跑了。那时还不懂得什么是情,什么是爱,但是,我想她的离去肯定不是因为爱也不是因为情,也许哪一天再能见到她,就会明白。但现在回想起来,那只是年少时的一种对外的向往与冲动。
初二这一年,我的学习成绩很好,终于在自己的努力下,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虽然不是很多,好像是二百块钱,但那时,我总结了自己,下定决心要好好地学习,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好笑的,在那种天天晚上挨着歌舞厅的环境下,我的成绩还不错,就如佛教里讲的一样,只要心静如水,不受外界干扰,努力是会有收获的。那时,我们周六如果不回家,就会常去城里玩,武冈城说有悠久的历史,从它的城墙就可以看出来,现在保留最完整的就是宣风楼了,不过后来好像也重修过,还有五里井,据说那时是陶渊明在那里生活过的,还有化龙寺,玉带桥。关于武冈的桥,有很多的说法,那时是在明朝时,有位朱姓的王爷,在武冈城里修了很多的桥,都跟龙有关系。还有武冈师范里的东塔,也是见证武冈历史的最佳见证者,东塔又名凌云塔,与在文化革命时被毁的花塔时姐妹塔,花塔当时是一座斜塔,武冈人一说起花塔都会叹气说,如果花塔保留下来,武冈的发展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了。假设能保留一个古塔,一座比比萨斜塔更斜的花塔,又能给后人带来什么了?真的能因为有了它,武冈会发生质的变化吗?我想是不会的,主要是看我们自已是否勤劳,是否与时代同步。我想真的哪一天武冈发展起来了,是与武冈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分不开的,而不会是因为与一座古塔有直接的关系的。就是在这样一座历史的老城里,我们同学经常去外面玩,那时,我去了武冈城里所有的中学,看到了比我们条件更差的学校。
在城里,就难免有一些事情发生,因为我们晚上会上自习,学校里也会招一些城里的学生,不过,这些学生大多是没有几个学校愿意要的,大多是调皮的。有了他们的存在,加上有些同学去外面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学校里就经常发生一些打架的事情,有一次,城里的几个同学,叫了好多的人,说是我们班上一个同学借他钱,要他还钱。那天晚上,他们直接跑到我们上自习的教室里,大家都不敢说话,因为那时晚上没有老师在,所以他们很猖狂,还好,有一个小个子的同学,从窗户的铁柱子缝里钻出去,叫了老师来才把他们赶走了。后来,学校把那几个城里的同学开除了。但是他们会经常到学校里来闹事,有时还扬言要打老师。这次,我们只是在党校这里呆了一个学期,因为处在城中心,人多事杂,校长没有办法,只好迁到了现在的大炮台开发区。那时,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在市委,老城墙下面照像,那时大家特别喜欢在小车前面照相,有一位高年级的同学,他特别会照相,一个人站在车的左边,然后再站在车的右边,最后洗出来就是自已和自己在车前握手一样。那时用的是胶卷,到现在,我用的是数码相机时,还是不太明白当初是怎么照的。觉得很有意思的,特别是用胶卷拍的。
初二的下学期,我们搬到了大炮台开发区,那时的大炮台还是城郊的农村,到处是农田,很少有房子,我们学校是在一个很高的地方,条件也很简单,也经常出现没有水的时候,没有水,我们放学后就会到黄校长家里去,那时他家在学校不远。在这里,发生了几件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从初二下学期,我开始有了近视,并且被学校看成造反小头头。那时,家里买了新的电视机,过春节的那段时间,我们就经常躺在床上看《三国演义》,《新白娘子传奇》。每天还是在被窝里,我就开始看,一直看到没有电视了,这样造成了眼睛严重的疲劳,到开学没有多久,中考时,我们成绩急速下降,后来去验光时发现,我至少有二百度的近视了,加上当初没有发现,我一直眯着眼睛看东西,近视就更加厉害了。因为那时的近视,到现在,我眼睛上一直戴着一副眼睛,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那时要多注意休息多好呀!因为发生了一件事,我被学校看成造反的小头头。那时我们的生活一直不是很好,加上那时我们是吃长饭,四两米的饭根本吃不饱,学校又把我们交的好米卖了换成很难吃的陈米,那时是校长的女儿管伙食,她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但是她事后说见到我之后发现我比她更厉害了。有好多次我们吃的就是些青菜土豆,根本没有什么肉,饭就是那种无法舀起来的饭,一闻就是一种特别大的气味。那天,我们大家都忍不住地发牢骚,可是大家只是嘴上说说,没有一个人敢作什么的,那时,我就第一个带领大家端着饭菜冲到办公室,那时老师都不在,一部分的饭菜倒在了办公室的桌子上,后来见没有老师在,我们又下楼跑到饭堂里,老师们都在吃饭,他们五六个人吃好几盆饭,菜也比我们好吃多了,大家不由分说地把饭菜倒在老师的面前。黄校长很气,说我带头闹事,作为班干部,影响很坏。那时的我们,没有别的要求,只想我们能吃到自己交的白米,不想吃那些喂猪的那种陈米。后来,校长把她的女儿大骂了顿,伙食后来也改善了很多,但是还是会吃不饱。回想起来,有时觉得真是好笑,那样对老师,回想起来还是有不对的地方,也许这就是青春时的冲动。现在想来,如果学校不要采取定额的绝对方式,采用自己想吃多少就多少的方法,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还是不得不说一句话,民以食为天,哪一天,当你没有吃的时候,吃不饱的时候,也许会发生像我那样的事情。事后,在我的期末通知书上,有了很多的词语让我无法接受,看那就是廖耀武老师的笔迹。我对廖老师很恨,那时的我还没有想到,是黄校长让他那样作的,他也是被迫的。上面写我对生活要求过高,自私自利,作为班干部带头作影响极坏的事情等等。难道作为一个学生,想要吃饱点也算是对生活要求高吗?想要吃自己交的米饭,不愿吃那种陈米饭也是高吗?那件事对我影响特别大,我恨透了资江中学的那些老师。不知道是因为我这件事情还是因为什么,廖老师在初三时就没有再教我们了,后来换成洞口县一位退休的高级教师—肖老师,他也是教我们语文,他来之后,我们就面临毕业考试了,那时班上好多的同学还不太适应肖老师,一直在怀念廖老师,那时虽然我也对廖老师有成见,但是也很大家一样,很想念他,也许是和我们呆了二年,大家有了感情,这样没有打招呼地走了。
初三是最紧张的一年,大家面临考高中还是上中专的选择,那时是中专最后一年包分配的一年,好多的同学都争着考中专,我选择了上高中。初三那年,我经常呆在开发区那里的水管里一个人看书,周末时不回家,就在那里看一天的书。有意思的是,我们有些同学看累了,还偷偷地跑到不远的桔子林里去捡剩下的桔子吃,现在想起来特别搞笑,找桔子是有技巧的,只要爬到树上,在上面一摇,就会看到,因为桔子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成熟的桔子就是黄色的,有时运气好还可以捡不少,我们就把桔子当成水。毕业考试,有几位同学考上省重点中学,也有几位考上了中专,而我只考了一所乡下的县中学。
在这初中的三年里,我经历了学校的三次搬迁,现在有时回老家时,路过学校时,除了看到高楼,很难再看到学校的影子了,也许在那里发生过那些事情,一直不想回去看看,有时不是太忙,有时就是不顺路。07年的清明,我回到了武冈,妈妈告诉我,有一天她看到了黄校长,我说哪个黄校长呀。妈妈告诉我就是你在资江中学上初中时的黄民权校长呀。我想了好久,才想起来。妈说黄校长老了很多,走起路来不像当年了,是呀,我已离初中的生活有十年了,后来上了高中,在南方打拼,又去到东北求学。这些年,真的没有再去回忆那段生活。妈说黄校长听了我的近况很高兴,说我有出息。
09年,在经历着金融危机的时间里,工作上稍有时间,所以把这段生活回忆了一番。不过,也很感谢当年老师们的培养,如果没有资江中学的那段种种生活经历,我就不会有我现在的经历。少年时,很怀念那种冲动的年代,怀念那时在武冈城里的一切。记得写过一篇关于高中生活经历的文章,我把所有记得与认识的同学老师的名字附在后面,想在哪一天,在网络上有人搜到。确实,在我放在网上的这些年里,真的有好多的同学因为在搜索高中那所学校的名字时联系上了我。可是现要,让我把在初中年代那些同学与老师的名字一一写下来,我还真不知道能写下几个,很多的在回忆时能想起来他们的面容,可是真的很难记得他们的名字,如果哪一天,曾经在武冈资江中学2班就过的老同学们,哪一天,打开电脑搜索时你若能发现我写的这篇文章,这就是我最大的高兴。希望能记得那时一位名叫叫殷风文的老同学们老师过得开心,希望所有在湖南武冈资江中学生活过的所有人幸福。
15年过去了,我只能搜索我所有的记忆,把你们的名字写在这里,我想说一声抱歉。希望母校变得更好!附曾经的老师同学的名字
黄民权校长 廖耀武老师 肖老师 曾老师 夏老师 顾老师
钟翔宇 黄元魁 邓湘平 王雪飞 唐X艳(1994年毕业武冈湾头桥中心小学,1996年离开资江中学)廖姣云 廖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