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一带,旧时有“七姑娘娘”的传说,而且因了这种传说生出一种活动来。这是一项纯粹的黄花姑娘的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圆镜一般的月亮升起来,给山村披上一层洁净的薄纱。洗得清清爽爽、换了干净衣服的黄花姑娘就在村里神秘地串联。不久,她们就集拢在一户人家的茅房里,有人拿出一个拨纱架(一尺五寸左右、比大拇指粗一点的木杆,在离上下两端不远的地方各插进一根竹棍,竹棍两头相等,两根竹棍互相垂直;是一种把纱锭变成纱卷的工具),有人把一个小孩子穿的花衣服套在拨纱架上,又有人把一个竹筒顶在木杆的顶端,再有人在竹筒上套一顶小孩的花帽,然后就把拨纱架插在一个量米的升子里,再用一块黄布围着升子。——一个七姑娘娘就立起来了。然后,就响起女声合唱:
七姑七姑哀——哀,
八月十五搭金台,
搭起金台放光彩,
黄花姑娘围起来。
围起来,围起来,
请您七姑娘娘出来现一回。
歌声中,那七姑娘娘一左一右地摇起来。
歌声就停下来;大家就齐声说:“七姑娘娘来了!七姑娘娘好!”
七姑娘娘也点点头。
然后,有一个姑娘就说:“七姑娘娘,我替豆蔻问您,她娘要把她嫁到石子坳去,她去得么?那个伢子配得她公么?”
七姑娘娘就点头或摇头。
另一个姑娘又说:“七姑娘娘,我替菊香问您,她的八字和小沙溪那个伢子的合得起么?”
七姑娘娘又点头或摇头。
又一个姑娘说:“七姑娘娘,芹香找婆家,是东边的好还是西边的好?”
七姑娘娘就朝东边歪或朝西边歪。
又有一个姑娘说:“七姑娘娘,我替……”
这时有好几个姑娘说:“问你自己的事吧!”那个姑娘就羞羞答答的。另一个就对七姑娘娘说:“我替她说吧,她已经和那个伢子发了红庚,那个伢子又吃粮去了,伢子在外面没有什么事吧!”
这时候,七姑娘娘不点头也不摇头,直竖竖地站着。大家就急了,又唱(歌声中含有紧张的气氛了):
七姑七姑哀——哀,
八月十五搭金台,
搭起金台放光彩,
黄花姑娘娘围起来。
围起来,围起来,
请您七姑娘娘把实情道出来!
这时七姑娘娘就会大幅度地摇头,场面当然也静寂下来。有人就四下里搜寻,看有没有伢子或已婚妇女在偷看、偷听。如果有,紧张的心情就会释然,因为有外人偷看、偷听,七姑娘娘就会不动,动起来也不准的,而如果没有,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糟糕的事了。
的确,有些伢子和妇女特别是伢子总喜欢去偷看、偷听,好奇和喜欢刺听隐秘是人类的天性。有些伢子找不到姑娘们请七姑娘娘的地方,就用稻草扎一个“八哥姑爷”,把那男性的特征作了浪漫的夸张;也向他问一些婚姻上的事,那稻草人当然不会回答。
传说是这样的。七姑娘娘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却爱上了一个穷人家的伢子,父母阻拦她,八月十五那天把她嫁给另一个大户人家的伢子,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她在茅房里自尽了。看来,黄花姑娘们请七姑娘娘的活动,既是纪念七姑,又是表达对不能自主的婚姻的担忧。
后来我在书上看到这样的记载,相传唐寿阳刺史妾何媚(又称子姑、紫姑)为刺史正妾所嫉,于正月十五被推入厕所淹死,后世就奉为厕神,并举行祀神仪式。我们这一带关于七姑的传说是不是根据上述事实衍化而来的,不得而知。不过,尽管两种传说的具体说法不同,“主旨”却是大同小异的,都浸透了旧时妇女辛酸的泪水。
如今,我的家乡已没有女孩子请七姑娘娘了,她们甚至不知道有那样一种活动,如果向她们介绍那样一种活动,她们或许还会斥之为迷信——七姑娘娘的点头、摇头,实际上也是人在暗中操纵的。可惜的是,她们仍然有辛酸的泪水,包括婚姻方面的。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黄三畅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