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笔端下的友谊桥

笔端下的友谊桥

先进文化 2021-06-23 08:58 1

 

笔端下的“友谊桥"

杨进文(苗族)

我利用业余时间舞文弄墨几十载,虽然没有成为作家,但是充实了精神家园、传播了正能量。笔端下的文字更像是一座连接你、我、他的"友谊桥"。

1984年3月,我在老家当村长,工作之余经常往报社投稿。有一天《湖南日报》发表了我的读者来信《盼望法律书箱进苗家》,因文章后面留有联系地址,一时受到省内外众多的的读者关注,还收到了不少回信。书信往来建起一座"友谊桥",正是因为交流沟通奏效,收到了好几位热心人士自费购买法律读本,通过邮寄到我们村里。其中有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湘潭电机印刷厂女职工,名叫周艳梨,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掏钱购买了《宪法》及《森林法》各四套给我陈家坳村邮寄来了。那次,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去拆邮件包裹单,里面夹着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杨村长!你好!我们都是毛泽东主席故乡的同胞,你们城步苗家地处湘桂边界,交通与信息暂时还不便捷。昨天上午,我到财务室领到工资之后,就到新华书店购买了几本法律书箱,从邮政局寄去了,请查收!如果(书)还不能满足,你可用书信直接与我联系……"。我对这位从学校里刚刚走向社会的爱心女士,肃然起敬,只因她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关爱苗家,为“普法"尽力而为。之后的几年我们一直保持书信来往,逢年过节会通过书信送上祝福。

山外的人对我们如此这般好,我心受感动。于是我在苗家的山沟里劳作之后,夜晚则静下心来用笔去续写爱的变奏,让我的文字转换成真挚的情感与爱心去温暖那些陌生的山外人。

在九十年代里,我常有文章在党报党刊发表。衡阳县金兰寺镇联江村申生泽,是一位看山护林员,文化程度不度,说话口齿不清,却酷爱文学,多次来信,要求我帮助他提高写作水平。之后他把时常原稿寄给我,经过我认真修改后,居然还发了几篇。每次他的稿件见报,都高兴得给我寄来小礼物表达谢意。

图片.png

湘潭周艳梨为苗家赠送法律书箱

1996年农历11月,申生泽来信提出要到我家来过50岁的生日,我征得家人的同意后,马上回复:承蒙不嫌,欢迎光临!。

申生泽如期而至,来我们苗家过一个愉快的生日。在他返回衡阳不久,将自己在苗家的感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湖南农村报》上,那份样报至今被我收藏。现将原文录下:《我在苗家过生日》:岁末的一天,是我年过半百的生日。这在我们衡阳乡村是个极为重视的日子,按乡俗要设宴隆重庆祝一番。可此时举国上下正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使我生出新念头,要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于是我写信给曾经从《湖南日报》上结识的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作者杨进文,打算去他那里过五十生日,杨进文很快回音,欣然应允。

生日前天,我一大早就搭客车出发。下车后,已是断黑时分,初来乍到,不知进寨小道。便就近问一位姓段的大嫂,她比划着告诉我,可她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喊了一个同伴走了两公里山路将我送到进文家里。我还来不及道谢,她们就转身返了家。

生日那天,晴空万里,冬日寒气荡然无存。我与进文各自骑了一辆自行车出了寨子,然后到河畔信步漫游,谈天说地,虽然俩人年龄相隔10岁有余,民族各异,却胜似同胞兄弟,随身携带的水果,吃得你推我让,他仗着东道主之架势总占上风。

中午,进文将我带领到其屋后的小山顶玩,我抬头眺望。国家级云山森林公园山峰隐约可见;盘山公路绕村而过;俯首一片片茶树林是苗家的天然油罐;一群群白羊在悠闲地吃着草。虽然不是名山圣地,却令我流连忘返。

出山时,进文拣了几根柴,要我双手拿着,并说:”你生日进了柴,来年发洋财……!"中餐,我坐在上席,乐滋滋地举杯饮着别具风味的苗家米酒,心感城步苗家山好,水好,人更好!晚上,我躺在软绵绵的席梦思床上,很久很久没有睡意,心里在想着回家之后,将过生日不办酒省下来的钱扩大再生产,与村支书商量,发个"羊"财又何妨!(申生泽)

几十年来,我笔耕不辍,并与时俱进,为好几个公众号平台送稿,在《今日头条》,粉丝达几千人,朋友来自全国各地,文章的点击率不少。我在自己的笔端下架起了友谊桥,通往全国各地的朋友!

 


阅读 3199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先进文化

俗话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亲!"作者因精神财富足够,从而赢得了“远亲"!

13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