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作协诗歌群:让诗歌在古城新唱
——武冈市2013诗歌作者群采风及其他
一
据武冈市作家协会统计,上个世纪至今,武冈文学作者在《人民文学》、《诗刊》、《诗潮》、《星星》、《青年文学》、等地方及国家级文学刊物上发表诗歌作品的诗人就有很多位。其中有熊烨、楚浪、舟子、素青、黄畅、张先军等一批在诗歌领域执着追求的优秀诗人。期间,出版的武冈文集《武冈新韵》,(其中有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旧体诗词楹联卷、戏曲卷、音乐卷、摄影卷、书画卷)有许多我市作者发表于全国各报刊的诗作,其可读性强,其中不乏优秀代表作品。
我市诗歌创作活动之所以有声有色,是得益于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环境。多年以来,我市几乎每年都要举办实质的诗歌交流活动。较有影响的有:《都梁风》杂志主办的诗歌笔会等等。一些诗人雅集、诗歌研讨活动也扩大了诗歌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诗歌的交流与创作的提高,也显示了武冈诗歌在相西南诗歌界的重要地位。
良好的文学氛围的形成,应该说是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分不开的。首先是市领导部门重视。多年以来,武冈市委宣传部、武冈市文联设立了鼓励文学作者多写诗歌,对发表在国内重点刊物上的诗歌等文学作品实施奖励,推动诗歌精品生产,这在湖南乃至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其次,在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下,武冈市作协致力于诗歌的传播与普及。武冈市宣传部副部长熊烨及作协主席周飞跃本身就是能写会谱的诗人和词作家,另外许多校园文学新星都从不同的层面展示了我市的文学诗歌层面创作,营造了融洽的诗歌交流氛围。同时,一些地方乡镇也围绕打造文化之乡,与诗结缘,使古城与诗情交相辉映。
最近参加了一个由武冈市作协诗歌群赴武冈的“武穆宫” 现场诗歌笔会创作活动,作为本届作协理事的我,也随队赶赴这座久负盛名的“武穆宫”。
武穆宫座落在离武冈城33公里的司马冲镇长抄村汪家坪。武冈武穆宫扩建为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始建的一座兴隆庵,内藏岳飞、岳云父子和张宪的塑像。扩建后的武穆宫宫宇座西北朝东南,仿古代宫殿式砖木结构。宫殿正面有三座门。中间的大门是方形条石拱门,左右两边的侧门是圆形拱门。大门上方写着,刚劲有力,光辉夺目的“武穆宫”三个字。石柱上刻的楹联是歌颂岳飞的:“奉诏班师常使英雄襟泪满;现身说法为酬明德庙模新。”上方门框条石上刻有双龙抢宝图,其底面刻有太极图和云彩。以及门上写着众人皆知的“尽忠” “报国”。
武穆宫的石柱上都有花纹图饰,屋檐下的墙壁上那些久经风雨浸蚀已剥落模糊不清、残留处却还依稀可辨其内容的是历史故事和湖光山色......这都是大自然的历史见证。
武冈古城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物古迹丰富。近年来,武冈市以申报省保、国保、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以千年王城旅游开发为契机,将文物工作与古城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城镇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打造武冈特色文化城市相结合,目前武冈的双峰禅院、木瓜桥、浪石古民居群、武穆宫、武冈文庙、凌云塔等已于前两年成功申报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此,笔者希望武冈的作者包括作者本人今后要多写写有关武冈地域特色的文章和诗歌,借以抒发对武冈历史人文的透视和描绘。
此次笔会包括司马冲镇镇长兼文友唐文俊在内的武冈作协一批诗歌爱好者,以宣传部副部长熊烨领班的笔会班子,老干局的李迪盛局长、成员还有武冈丝弦国家级保护办公室的曾艺小姐、武冈师范的王其林先生、还有武冈本土老作家唐国光先生、以及吕时刚、李文芳、王馨、唐胜、邓振等一大批年轻诗歌作者,大家触物伤情,颇有尤如穿过时间的隧道,跨越古今的历史阻隔,以今人的情怀所面临的情景身感心验,设身处地,身临其境,遥想古事,忖之思之,感慨万千......
二
武冈是一个盛产诗作的古城,武冈诗群作品众多,题材和风格不一。
诗歌是对时代和生活的真诚反映。这类作品在武冈本土诗作中占了大多数,说明现实生活一直是最受关注的题材。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苏飞云,业余创作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散见于《诗刊》《理论与创作》等报刊,出版过诗集《梦痕》、散文集《春夜》。
生活是多方面的,这说明热爱生活的人,在平凡中也能发现诗意和乐趣。罗小凤,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女子诗报》编委。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潮》、《星星》、《青年文学》、《当代小说》、《文苑》、《山东文学》等;论文及评论见诸于《诗刊》、《南方文坛》、《名作欣赏》、《诗探索》等;业余主要从事诗歌、散文随笔写作和评论。有诗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诗歌选》等选本。从她的诗作都能看到,诗意无所不在,需要的是发现的眼睛。
网络诗人黄畅,武冈双牌人,初中时代就开始写诗,高中时代就有多首诗歌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前几年开始专业从事网络诗歌创作,现为网络编辑。 他能在寻常景色中发现美,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文化氛围中看似妙手偶得,其实都是细致观察体验的结果。
曾用笔名文秀、华立的李立华早年曾随户下放农村插队落户,现为中国青年诗人学会会员,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作品多刊登在《解放军文艺》中国诗典》其中描绘的故乡与童年、少年也是他常见的诗歌题材。
七十年代生人张先军,笔名张五龙,作品曾刊于《文艺理论研究》、《文学教育》、《师道》、《散文家》、《新青年》等刊物,诗人在对故乡的顷怀中,唱出了一支支温馨的劳动与爱情之歌。并且对亲情、爱情的感受抒发,语言内敛、节制,都还有独到之处。
舟子的诗通常把庄稼、诗歌与梦想统一于生活,是他对题材的审美表达。尤其是内心和艺术的对话,透露了诗人对艺术的孜孜追求。
……等等,武冈诗歌作品众多,的确不乏佳作,他们的诗与武冈几千年来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这就使其诗歌必然带上一份武冈特色的共同的地域性色彩,或是都梁乡土人情,但从整体看来,水平仍有待提高。创作创新能力不足。一些诗歌作品无论从题材、语言,或者结构、立意来看,平凡者较多,而不能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惊叹的诗作不多。这反映了部分诗人的艺术修养还有待加强。
熊烨以夫力的笔名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湖南文学》等报刊发过一些诗歌,数量不多,但诗人是语言艺术的创造者,精炼的语言艺术的张力就能强烈感染读者。他写的诗内涵丰富,恰恰是这些使得作者的诗既具地域性又超乎其上,既有个人感怀与追忆又有现代情愫抒写,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内在的冲击力,感受到一个地方诗群的现实、内敛、血性、大气与品味,很有针对性的回味无穷。
另外在此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即是诗人又是词作家的周飞跃,他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20年多来共创作诗歌及歌词几百首。早年诗歌《别翻我的小抽屉》(载《词刊》曾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学生音乐教学补充教材》,诗歌《喊一声湘江》《金凤凰》等,他的诗作特色突出,风格鲜明,便于传唱,是不可多得的地方代表之一。
三
多年来,我也算是一个文人,尽管写作很不尽人意,但我还算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自由撰稿者,多年来在外打拼,不管在哪里绝不仰人鼻息,看人眼色行事,我本人也未在某些方面崭露头角,只是近年来回到武冈,倒是觉得武冈还的确是文化之乡。我知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武冈就有一些文人诗人经常在外面发表诗歌。以后九十年代进入相对沉寂期。到了新世纪,一批新诗人又在成长,他们的名字屡屡在省国级大刊上亮相,给我也带来了新的诗歌感受。
武冈地方不大也不小,我不想逐一扫描。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好诗能打动心灵,携心灵飞翔。又因受人欢迎而极易流传,因此影响大。一首好诗既是心灵的翅膀,也是一座城市的翅膀,能携城市飞翔。从某种程度上说,古代正是因为有了唐诗宋词对武冈的赞美,又有历代诗人对武冈的眷恋和颂扬,才让武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冈文化大餐也是包含了武冈诗歌创作的《武冈丝弦》的应运而生。
最近,在武冈新华书店购买的由吕伯平及黄三畅编注的《都梁诗记》,其中所选的诗词,编选的诗歌严格标准,无不以体现武冈的人文历史:“或是武冈籍作者咏武冈的,或是奉命出使武冈、在武冈作官、作客和到武冈游览、途经武冈的外乡作者咏武冈的。”武冈籍作者、在武冈做官、作客之作者所写之诗词虽不是吟咏武冈的,都是对武冈诗歌写作的一些难以忘怀的深情感在这部选本里,吟咏武冈云山、法相岩、同保山、文庙、宣风楼、武陵井、鳌山书院、渔父亭诸胜景的诗词不胜枚举,的确可谓武冈地方特色之文化瑰宝。
谨以此文记录此次笔会的简叙
以及对都梁诗人的点滴描绘
希望让更多的诗歌在古城新唱
谨以此文献给这孕育了灿烂文明的号称千年古城的楚南胜境
2013年5月2日九皇于武冈九皇香堂
20107147293622010714726773420107147265871820107147283032820107147285270320107147281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