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深入人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深入人心

刘昊然 苏醒/都梁 2013-01-04 17:56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深入人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深入人心

刘昊然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面对传统文化这块净土,许多的门户网站积极发挥平台优势,舍得拿出黄金版面和黄金时段打造优质的文化栏目,把最优秀、最精彩、最关注的传统文化食粮呈献出来,让读者、观众、听众了解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饱餐优秀华夏文化盛宴,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最近几年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之所以蜚声海内外、令老百姓家喻户晓,就在于利用了央视的强大覆盖力、传播力,向亿万观众打开一扇半遮半掩的窗,让无数百姓一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风采,走进传统文化博大浩瀚的学术殿堂,接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文化熏陶。再如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里面那些将枯燥的中国方块字,办成引发民众广泛关注、让大家都喜闻乐见的节目,就在于大胆的创新和效古。网络媒体就是要这样,通过寓教于乐、寓文于娱的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像天上的星月一样光亮我们的眼睛,净化我们的心灵。

对于主流媒体而言,门户网站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舆论刷新。我们每一位媒体人都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激浊扬清,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使照耀我们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有影响的门户网站,相继都开辟了中国传统文化专栏,凝聚了大批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长时间聚焦在一起,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优秀文化,弘扬慈悲、仁爱、积德、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建设传统文化门户网站,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也是门户网站的和谐共济的立场和初衷。

中华民族,许多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中除了儒学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学文化、佛学文化、还有易学文化等等。

天涯社区传统文化论坛,坚持以传统文化服务百姓,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为实现健康你我他、和谐天地人为建设目标,打造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人。今天,本次论坛有幸采访了民间易学堪舆师苏九皇先生。苏九皇凭借扎实的易学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民间堪舆界有着一定的声誉,曾经为国内、香港等多家知名房地产企业策划风水、占卦预测,并为众多企业提供战略决策及运筹解决方案,广受好评。

首先,苏先生开门见山地表示,周易堪舆学,是研究天体星象自然规律,对人类信息密码和生活影响的一门学科。我们现在要学会科学辩证的运用易学,结合儒家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期望为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苏先生曾多次撰文,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在于要为新时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顺一条明确的方向。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思想观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手法。其中涉及的易理思想观念,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如何将易学的主要思想及易学理论相关的内容,作具体的浅析就知道,易学倡导的尊时守位,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就是说明我们要懂得待时而动的道理,也就是说万事万物在世间都有其一定的位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基于自己的人之初性本善来活动,履行好应尽的社会责任,即位其所位焉,正也。再则达常知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说易道,穷尽变化,变化通达,能通达则可以长久。意喻我们人只有变则通,变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将不平衡变成平衡就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苏先生说孔子对《周易》的贡献,除了伏羲氏周文王外,无有出其左右者。孔夫子说周易揭示事物之本质而确定行事之办法,已经概括了天下所有事物的规律,如此而已。通晓万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这是个千古不变的规律。

是的,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相对于人类进步的脚步来说,有些文化内在意义存在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针对传统文化做好梳理和审视,将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摒弃掉,萃取精华,去伪存真。这才是符合我们时代所需要的。

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以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如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等,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符合当前的历史时代发展的内容,使之真正的发扬光大。

但是,目前我们要如何坚守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这也是包括苏九皇在内的大部分传统文化工作者的深思熟虑的地方。因为当前时代是世界文化大融合的阶段,东西方文化间互相交流,互相渗透。想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绝不能固步自封。既要做到海纳百川,也要守住传统文化的基本底线,让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所以,我们也极力呼吁,我们要建立传承的保障机制。实施文化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传承人才的培育制度,同时制定关于文化管理和开发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形成利于构建文化传承体系的保障机制。

当然,苏九皇觉得作为民间力量去推行,的确是势单力薄,推行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社会各界,甚至是包括各地方政府阶层,要建立完善的协同宣传机制,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和宣传工作。面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国家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针对这一状况,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阶段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通过进行系统性的教育,让我们的老百姓将仁爱、敬业、孝顺和诚信等价值理念内化于心,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苏先生也坦承,尊重传统不能食古不化,过去的东西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肯定是不可取的,更不能作茧自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创新。我们必须要立足于现在,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转化再造、丰富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

到底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苏九皇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中华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摆设,不是只限于供学者阶层去研究的对象,而是养成我们民族灵魂的最好营养。如果一种文化产品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一种文艺形式只存在于舞台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们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学者的书斋里或研讨会上,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它已经穷途末路了。

传承的文化在哪里呢?最后,苏九皇先生在专栏给出的答复是,传统文化必须活在街道上、或在家庭中、或在我们的人心里。所以,他也由衷的希望,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生生扎根在我们华夏子孙的血脉的,以至于让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深入人心,成为国民的一种文化素养和日常行为的遵循。那么,的确需要我们在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要选择我们底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阐释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传统美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新时代的步伐中,与时俱进。


阅读 5682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烟斗阿兄

我爱你一 伤 一 死

411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兄弟,何必以死伤感叹人生....................

2013/1/7 15:22:42

兵子驼

今天再来顶起啊,爱你一生一世,楼主。

311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谢谢,但愿天下有情人都爱对方一生一世..............................

2013/1/7 15:20:06

兵子驼

真好啊,爱你一生一世.....

311年前

作者回复:

真好啊,201314

2013/1/4 19:44:29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