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静下心 读本书(摘要)

静下心 读本书(摘要)

十点关机 2010-12-26 11:24 5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完完整整地读一本书了。越是工作少了,时间多了,越显的心情浮躁,朝三暮四,没有了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耐心的决心。好怀念以前工作繁忙反而挑灯夜读的时光。那时还在一线岗位上,白天工作累的头晕,所期盼的就是晚上在床上静静地读一本书。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案头文章。”躺在床上,借一盏柔和的床头灯,细细地品味案头的山水,有一种入佛修行的味道。此时的你,可以吟,可以泣,可以喜,可以怨。在与书中美文的交流中,读书被还原为一种最质朴、最诚挚的享受和需要。


整天迷在书中而不知饥饿不能自拔,是年轻时的事。那时自己几乎空白的精神腹囊对知识和书本的渴求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现在想起来称为“恶读”毫不为过。从小学起,“恶读”过三次。第一次是六零年左右,那时母亲在市图书馆工作,这是“恶读”的绝好时机。那时,我不是赖在图书馆读,就是把书搬回家读,小小的年纪把《水浒》、《三国》、《红楼梦》等都读完了。第二次“恶读”,是在文革中。学校停课又给了我“恶读”第二次机会。这期间,读了父亲的所有藏书,其中有十卷版的《鲁迅全集》,以及茅盾文集、巴金文集等现代作品。第三次“恶读”,是参加工作后的八十年代初,这时大小仲马等都已经翻译到国内,而且读《飘》也是很时髦的事。因为学英语专业,还读了英文原版的几本名著,像《简爱》、《嘉莉妹妹》等。这种“恶读”,是疯狂,是痴迷,是执着,是向往。是三次“恶读”,都是三十岁以前的事了。而后来想想,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几乎都是在三十岁以前的“恶读”中灌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锐气越来越减,虽然见了好书也喜欢,疯狂的买,疯狂的借,但再不会去疯狂地读了。尤其是这几年,电视节目占领了自己大量的阅读时间,亲友的走动夺走了我阅读的兴趣,最严重的是网络的兴起彻底打消了我挑灯夜读的念头,因为我可以在网络中读想读的任何东西!悲哀啊,现代化的时尚打败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现在,做什么事都带着一种功利目的,读书也是这样。在一个处处充斥着功利的社会里,能坐下来捧本好书静静地读下去委实不易。所以,人口膨胀,气质高雅的人却不见增多;电视剧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却总也脱不了庸俗浅薄的底子。有人读书,仅仅是为了炫耀;有人读书,只是为了考试;有人只读花边小书,有人干脆就不读书。对于我来说,似乎也传染了某些读书的弊病,落入了“俗”的读书境界。一是赶时髦,听说出了新书(尤其是作者在书城签字的书),不假思索就去买来,结果口味不对,束之高阁。二是没耐性,案头上堆了十多部书,翻几页就换个战场,读了一个月,一本书也没读完。三是读兴趣,读“小说月报”,读“中国国家地理”,读“中国通史”,想读什么读什么,没有选择,没有标准。


其实,到了我这样岁数,也不必苛求读书读出什么水平了,也不必追求通过读书读出什么作为了。读书就是一种乐趣,一种消遣,赶时髦也好,没耐性也好,读兴趣也好,随之任之吧。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把读书看成享受看成快乐,我想这是人的最高读书境界。这时,心在书中翱翔,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掠过万水千山,找到了优雅和潇洒。与书的交流如一杯香茗,悠香而淡远。与书的交流更像两人对酌,会心的微笑和眼神的灵犀,使我们走近了历史的隧道把时间定格,倾诉、交换、领悟、寄托,或许更多。


读书,最重要的是心要静。余秋雨有篇散文叫《何妨闭门读书》,说的是非典时人都有了空闲时间,劝大家在家里静静地读几本书。他说,“在信息繁密、取用方便的情况下,我们随处可遇见似乎博览群书、无所不知的人,却很少看到有人把自己沉浸在书堆里,心无旁骛,百念全消,就像闭关修行一样。”他提倡好的读书习惯是“绝不东翻西翻、浅尝辄止,绝不见缝插针、手不释卷;要读书先把大门关上,电话拔掉,收起精神,稳住气息,而且,桌上只能有一本书。”要做到余秋雨说的似乎不太容易,但我想在家里静静地捧本书读进去,在书的大海里畅游,在书的天空中翱翔,我看还是能办到的。


今天是双休日,尽管有世界杯的干扰,我还是要在家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阅读 5117
分享到:
评论列表

七夜_22608

周日啊,我得摸个门道赚点外快才行

3010年前

正旅

人网上有很多好文章,真想收藏。

1710年前

蕭二郎

文章不错,
顶帖支持!

2913年前

兵子驼

是啊,周日了,我们是要静下心来,加班,...........

2513年前

兵子驼

抢了沙发了啊.............

2813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