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在外,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总是定格在我心灵深处。在我的记忆中,它的容颜完美无瑕,如画在心中,让人心生眷恋,魂牵梦萦!多少次梦回故里,走在武威路去水平中学的路上,去看望我的母校——水平中学。
我的母校,它座落武城南云山脚下,水平村月光岭上。它与龙皇泉啤酒厂并排,出城南沿武威路往龙皇庙方向不到三公里路程。这条路,我走过一个学期。当年的上学之路,在我的心中,还是那么清晰,那么熟悉!
这个假期,我终于如愿以偿,回到阔别已久的武冈,有机会去一睹母校的容颜。
中秋节早上,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在昔日的上学路上。这条路,变了,不再是当年的羊肠小道,路面宽阔平坦,两边的矮瓦房变成了两三层的小洋楼,一栋栋豪华气派,争相媲美。农村的变化真大,我无心去欣赏路边的美景,在脑海中努力搜寻上学的记忆,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求知的少年,每天背着书包匆匆地赶去上学,急急地赶回家来。学校与家,都如母亲温暖的怀抱,舒适而安逸。知识与面包,都是那么的令人如饥似渴,求之欲拥有。我爱我的母校,就如爱我的母亲!她的容颜是那么的亲切,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是那么的熟悉。那里有我敬爱的老师,那里有我同窗的学友。他们的音容笑貌还是那么的清晰。我无数次想像,母校的容颜会变吗?还记得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吗?听说好多的乡村中学都倒闭了,我的心总是一紧一紧的,于是,加快脚步,走近母校。
我站在母校门口,大门已经紧锁,锈迹斑斑。“水平中学”几个大字,被红色的油漆遮盖得荡然无存。校门外杂草丛生,藤蔓荆棘横行,落叶满地,满目疮痍。 透过铁门,还能看到校园内一栋房子,那是我曾在这里读初三的教室,整栋房子已经破败不堪。房顶许多地方檩条断裂,瓦片空洞。教室的窗户被旧纸报封着,看不到当年的讲台与课桌。走廊和空地上堆放着零散的食用菌废料,杂物满地,杂草肆意生长,看似有人租用,可能生意不好,懒得收拾!转过身来,一堆黑煤理直气壮地躺在校门口墙外边,它在告诉我,这里已经不是当年的校园了!
此情此景,我黯然神伤,是母校把我忘了,还是我不该来看望母校?!我的母校,我怎能不来看您呢?我的母校,又怎能把我忘记呢?方圆十几个村的孩子求知的校园怎能说没了就没了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什么不能把乡村学校越办越好,让农村的孩子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呢?想想偏远山区的娃们,乡村中小学没了,从幼儿园起,得翻山越岭几十里去镇上上学,多不容易!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舍近求远择校而读,但这不是家长的错,如果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跟上了,教育设施齐全了,教职员待遇平等了,还有谁舍近求远择校呢?教育与医疗,城市与乡村,说白了,就是一个质量与利益的关系。长此而往,苦了的是穷人,方便受益的是富人!
回想二十多年前,母校设施完善,校园朴实整洁,树木茂盛。学校傍边,龙皇泉水奔涌不息,清澈见底,秀美无比。真可谓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之读书圣地。林荫道上,朗朗书声不绝于耳。迎来送往,学子满天下!
如今,我再也看不到母校的活力,心里空落落的。我傻傻地站在校门口,就像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不能走近她,不能投入她的怀抱。她的容颜只能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远远的思念!就如留守在家的母亲。
欲步离开,猛然发现,校门口那两排笔直的白杨树,只剩下孤零零一小棵了,它无奈地,蓬头垢面地生长着,像一位孤独的小孩,陪伴着日惭苍老的校园。那些已经成材的白杨树呢?去了它们该去的地方,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