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痴迷武冈传统文化的N个理由,《王城往事》仅是开头
前不久在央视频播放的《九嶷山人乐天宇》,是我2019年的导演作品。九嶷山是舜帝南巡的驾崩之地,又诞生了理学鼻祖周敦颐,永州人自豪跟我说,湖南美景在张家界,文化在永州,使人不能反驳,但内心是有些许不认同的。宣风楼下有个皇城坪,很多人误认为王城坪,因为皇城是不敢胡乱言说的,有杀头的风险。但武冈缘何敢称“皇城”,当然有理由。在《王城往事》里,我刻意将武冈码头与重庆的朝天门做了个类比,重庆是民国政府的“陪都”,不足八年,而朱元璋的后裔,“南明余孽,”在湘西南活动,几近三十年,清朝也不能斩草除根。其中南明王也在武冈盘踞三个多月,建立反清复明的“明朝陪都”。后南明王经广西逃至缅甸,被清兵捕捉,斩于云南。于是,才有“皇城坪”的尊号。也成为我童年经常玩嬉的乐园。上个世纪宣风楼改造成正方形的水泥门墩,是政治需要,而今重建的宣风楼,是回归皇城气派。武冈有数量不少的京剧票友,周边县城缺失,是有道理的。两个原因,一是朱楩在武冈建立王城,北方文化被挟裹而来,文化是个包罗万象的筐,当然装了饮食与娱乐。武冈人吃颇为讲究,吃着吃着吃岀了“一都一乡”,中国卤菜之都与中国铜鹅之乡。还有一个便是北方戏种,当然有国剧之称的京剧,加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名头,北方军官几乎都好这一口,在武冈自然流传起来,所以京剧是武冈众多戏种颇为亮眼的一种。 我一直疑虑岷王府的“尸骨无存”与不见踪影。按理272年的王城史,岷王府是气度不凡的,而今荡然无存。仔细琢磨,武冈是“反清复明”的大本营,296年的大清,当然会“毁尸灭迹”,所以岷王府灰飞烟灭,也说得过去。最后的武冈,便只剩“三塔一线与石头城”,王城气派也只好被后人刻于王城公园的石头州城图上,供我们“凭吊”了。历史真的是被胡涂被乱抹了。古武冈还有个道学家,李道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道家“房中书”至今无人匹敌,而道教修为也首屈一指,这个人被我们忽略掉了,很可惜的。前不久,苏敬华兄带两个研究李道纯的北京学者,去了安心观,最后得了个结论,说李道纯并非安心观人,而是石羊桥人,我也姑妄听之。终究安心观有“道观”,而石羊桥似乎没有,这个结论暂且存疑。安徽江苏的学者,都在争李道纯,国外研究也很热,而武冈的文人,似乎“不屑一顾”,我只有纠结的份了。 武冈的文人骚客至今仍然不少,从文的风俗可溯源至明朝的。终究是王城子民,先天基因便有舞文弄墨的传统,这是武冈文化延续的动因。我颇为讨厌故作姿态的“风花雪月”,更讨厌“心灵鸡汤”式的文字,但愿意结交武冈那些耕耘传统文化的文人。“风花雪月”很容易沦落为“无病呻吟”,白消耗了大好时光。 《王城往事》之后便有《武冈嫁女》,“婚俗文化”是挖掘传统文化的一把金钥匙,倘若“原生态”表现出来,会很有意思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岀发,你就明白,我缘何自费拍《王城往事》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曹潺观察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