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

红楼一痴 2022-09-26 10:39 1

开会

我不喜欢开会。实话实说,我也相信很多人都不喜欢开会,甚至反感,讨厌开会。可是也会有很多人热衷于开会,正如著名作家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一样,有些人的工作除了开会还是开会,不是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开会已经严重地程式化了,说得更实在更准确点,就是形式主义化。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开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表现为不是解决问题,而只是为了“开了会”。因此,开会就能看到出席会议者的众生相。

坐在上面的,是领导或者嘉宾,他们神情严肃,一改平日里嬉笑怒骂或者玩世不恭,大体上都习惯了用普通话表达,文绉绉地传达上级文件或者会议精神。现在开会的场所档次高了不少,都有电子显示屏或者电视幕墙做背景,会标可以随时切换。每次会议都必须拍照留影,既为宣传内容图文并茂做准备,也为“痕迹管理”、上传资料或者行业评估做依据。开会有主持人与主讲人,有的为了省事,主讲兼任主持,一身二职,一个人对着麦克风从头讲到尾,这就是常说的“一言堂”。有的会议议程较多,主讲人自然就不止一个。议程多,时间长,台上台下都很痛苦。主讲人讲得好与不好,无关紧要,关键是群众要听的,就是那么几句话,主讲人却要绕着圈子,前铺后垫,远拉近扯,像烂秀才做文章一样啰嗦一大堆,所以台上台下都恹恹欲睡。这是开会常见的景象。坐在下面的自然是听众或者群众,有时也有旁观者或围观者。以前的群众大会,是热闹无比的。女人们不是织毛线就是纳鞋底儿,男人呢围着圈圈抽烟,讲点黄段子,也有男女之间打情骂俏的。有点文化的也许会拿几张老旧的报纸去挖那些闻所未闻的“新闻”,也有看通俗演义小说的。至于拉家常,甚至说人长短,编排隔壁家的故事,就司空见惯了,因为人多,聚在一起,就有表演性或者戏剧性,也就特过瘾。现在很难看到以前那样的群众大会了,时代进步了,各单位的会议场所,设施都上了档次。台上台下的人都舒服。耳朵里塞着耳塞听音乐或者追着剧,看书报的,用手机玩游戏的,也有闭目养神四大皆空无视一切的,当然也有鼾声四起的。只有极少数人会做着笔记,他们或许要去另外的场所做主讲人,去传达会议精神。由此看来,大部分人是不太喜欢开会的。

不喜欢开会并不只是觉得会议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可以想办法压缩会议议程,可以精简内容,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击要害。问题是,群众听不惯那些官腔。那些开口闭口上级领导说,上级文件说,照本宣读文件的人似乎还不算太让人反感的,那些变本加厉以显示个人权威的人,那些坐在台上就忘记自己是谁的人,他们的神态、姿态实在令人无法正视。没有谁天生就是坐台上的,有人热衷于往上爬,有人不屑于往上爬,人各有志,无非就是道不同而已。那些摇身一变上了位的,想在台上呼风唤雨,结果往往是打闷雷。所以,群众看不惯装逼的,听不惯打官腔的。群众喜欢的是务实的,体贴民情的接地气有亲和力的领导。开会调子高,嗓门大,说起文采斐然的书面语,那就是脱离群众的表现。熟话说,讲得好不如做得好,几分钟能传达的会议为什么要开上一两个钟头呢?群众不是来听你满口跑火车的,他的时间可以用来休闲,可以用来工作,也可以用来做家务。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鲁迅的说法非常正确。很多会议,可开可不开,就要从效率的角度去思考,坚决不开。有些会议必须要开,就要精心准备,不拖泥带水,不自由发挥,要让群众觉得会议开得痛快,开得爽快。会议开得憋屈,那就叫做“被开会”。

那些热衷于开会的领导,其实都是没有底气的领导。要么就是喜欢刷存在感,满足虚荣心,要么在形式上表现自己的“实干”精神,为工作失误推卸责任找理由。群众不是不愿意开会,而是觉得开会实在很闷,很憋屈。据说有些地方的公务员半夜开会,大领导忽发奇想,晚上十点发通知,十二点与会人员需全部到位,会议开到凌晨三四点,这不是要人家的命吗?半夜开车从乡村小道进城参加某级别以上干部会,出了车祸怎么办?这种开会的方式是反人道的。如果领导未雨绸缪,凡事思虑周详,早做准备,就不会有如此随身所欲的决定了。四面八方的乡镇干部大半夜疯狂地往城里赶,这不是影视里的蒙太奇镜头,是活生生的现实。无论什么单位,效率高,能耗低,会议就会少很多,行政成本自然就会降下来,我想这应该是节约型社会应有的内涵。

阅读 3604 4
分享到:
评论列表

王忠义

实话实说,说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常开会,开长会,已成了一种病态。

2年前

作者回复:

开会成了一种形式,也成了百姓的负担。

2022/9/27 19:05:16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