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60年代的武冈农村,武冈的城市生活我不知道,但武冈的农村生活,我非常熟悉,农村生活很苦很苦,家里人口多的,就更苦了。
那时的农村没有幼儿园,像我这样的男孩一般8到9岁才去上学,而我因为家里有四姊妹,又特别好动,整天不是偷这家的桃,就是打那家的小孩,没有办法,六岁时,父亲就送我去了小学,这样,就开始了我的上学生涯。
记得上学的第一天,头天晚上,母亲用布缝了一个书包,别人喜欢背书包,不知咋的,我却总是用手拿,因此,书包经常被我弄得到处是泥,后来,母亲干脆在书包外面缝一个蛇皮袋,就是这个书包,我一直用到初中毕业。由于我比班上其他同学少两岁,总是被他们欺负,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家访,父亲就给我留了一级,读了两个三年级。那时不用交作业,也不用担心考试,期末的成绩,主要看老师的评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们爱武术,也就是我们那时称的学打,我们把师傅叫把式,大多数人学打,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强身健体,主要是为了不被人欺负,我一放学回家,晚上就同村子里的人一起跟着一个老把式(大概七十来岁,好像从古山请来的)练武,就这样开开心心的到了小学毕业。
小学升初中不用考试,学校还是那个学校,老师还是那两个老师,只是换了教室。初中快毕业,突然要考试,还可以考中专,考起的能上武冈的最高学府——武冈师范,毕业做老师,是个大大的铁饭碗。当时我成绩不好,考中专对我来说没戏。于是我参加了当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记得那年我们班只有两个考上高中,一个是我,还有一个刘姓同学,他总分162分,我158分,他被武冈一中录取,我去了武冈八中,其它同学就与学校拜拜了。那以后我开始有点明白读书的重要,学习好可以不用种田,父亲考虑到我小学、初中基础差,建议我去跟老表学木工,要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会木工可了不起,在读与不读高中的问题上,我和父亲意见相左,最后父亲还是拗不过,因此,去八中报名晚了几天,报到后,没有我的课桌,当时的班主任带着我们六个同学去六坪中学搬了几套课桌回来,累的我满头大汗。八十年代初,农村还吃不饱,至少我家没达不到温饱。每到周六晚上回家,周日返回学校,总带点红薯回校,有时不小心把红薯压烂了,舍不得扔掉,用手剥掉外面的皮,味道也不错,带回校的菜是自家用盐腌的,装在一个塑料瓶里,可以吃它两三天。在八中的日子,记忆最深的是修门前的马路,基本上每个星期要搞一两天劳动。
在八中的学习是比较苦的,古人云:头悬梁,其实与我们相比,也不过如此,每天早晨早早的起来读书,整天呆在教室里,晚上要到十一点才回宿舍,一天24小时,除吃饭以外,白天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们全班读书那么用功,50多号人,最后考上大学的也就是寥寥可数的四五人,有的还复了七八年。其实,老师也非常用功,该用的办法也用尽了,有的办法恐怕你做梦也想不到。比如,为鼓励学习,班主任把期中期末的成绩贴到教室外的宣传栏,更绝的是按学习成绩排坐位,先把所有的学生请出教室,然后班主任拿着成绩单,按成绩一个一个的点名,自己挑选座位,此外,给成绩好的同学开小灶,单独安排小房子用来晚自习。思想工作也非常到家,除跟我们讲学习的重要外,一旦发现哪位同学不太用功,农村骂人的话也经常挂在班主任的口边,“你这个剁脑壳的”,你妈卖的两斤辣椒,你就这样用来读书。。。。。(待续)。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全全/球球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