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温情》
(一)
近段时间网上广为流传一个视频,北京某区城关小学校长柏继明女士做客北京电视台的一席谈,引起了全国一线教师的疯狂点赞,很多朋友为此撰文,意在学习推广柏校长的管理理念。
看过柏继明校长的谈话视频就知道,柏校长对教师的管理主张散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柏校长对教师教案的要求,教师可以不注重形式,学校也不检查,每学期只需交两篇精品教案即可。
这个视频其实还透漏了一个信息,就是柏校长反对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流程管理,她的“散养”管理充满了温情,非常人性化,教师从不打卡但出勤率很高,教师工作积极性高,教学成绩突出。
(二)
当今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我把它称之为“教育的异化”。这个与当今的社会体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的所谓“名校”实质就是“高考加工厂”,教师与学生都是“高考机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对班级的考核都是数字量化,好坏优劣全用冰冷的数字来解说。这样的教育管理,缺少温度,缺少温情,很难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一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情怀,把教书当做谋生的手段;而学生,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考试的机器,厌学弃学的情绪自然产生。
教育管理是一门大艺术。管理者应该有正确的站位,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与个性,让教育充满温度,充满温情。柏继明校长说她绝不鼓励教师带病坚持工作,上班也不打卡,家里有事可以自行调课,教师既要处理好工作,也要处理好家庭。这种“散养”,彰显了管理的温情,每个老师都会乐于接受。教师是一个高度自觉的群体,如果每个老师都被数字化,被流程化,被精细化,他还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吗?那些要求教案有多少字,多少页,作文评语有多少字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教师的个性,这样的量化与精细化成为了束缚教师天性的缰绳,要他干啥呢?
(三)
几年前我校从外县引进一名生物教师,学校专门请他做了一场演讲,就是介绍他所在的学校的管理经验。在唏嘘惊叹之后,唯有恐怖,一个礼拜过去了,我还心有余悸。那位老师说他们的管理相当严格,教师工作时间之长,压力之大不是武冈老师可以理解的,他本人教高三,一个礼拜上课超过40节。有些话不便于在网上说出来,我想如果中国的基础教育都是那样的生态,恐怕我们的教育只会陷入怪圈,基础教育只能是越来越糟糕。
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唯分数是论,学生与老师没有假期,除了上课读书还剩下什么?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异化”吧,因为它严重地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有个老师调侃说:“那是他们县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才那样做啊,因为那些老师都不要退休了,全倒在岗位上,政府不要发退休工资了。”当然这个玩笑开大了,但是那样的做法全国各地不知道有多少呢。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时间上做文章,始终灌输“高考就是一切”的思想,这本身是极端错误的。北京四中、十一中学是全国的基础教育示范名校,他们不补课,照样考出好成绩。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的领导深思吗?
(四)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教育实在是不理想的。高等教育盲目扩大,鱼龙混杂,教育实质上已经严重产业化,各类培训机构风起云涌,各大出版社都在疯狂印刷教辅资料赚学生的钱。结果呢,弄得高校不伦不类,既不像学术圣地,也不是思想圣地,既不是公司也不是旅社,似乎成了年轻人拍拖的娱乐场所;而中小学呢,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学生跳楼的,服毒的,教师被殴打被自杀他杀的时有发生。
身为教师,我很为我们的教育前途担忧。我们的领导一味地强调要刚性,不要弹性,这样的思想不知道正确与否,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刚性还是弹性,总之要讲人性。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深厚不深厚,学术氛围浓郁不浓郁,仅仅强调管理的刚性,强调如何加大对老师的精神压力,这是不科学的更是不足取的。很多社会学家提出以教育家来办教育,中国哪里有这么多教育家啊?我们很多的所谓专家都是些什么东西?呵呵,你懂的。
(五)
让教师从手写教案中解放出来,这是对教师最温情的关怀。不备课是上不了课的,但是备课不一定要写在专门的教案本上。柏校长说写好一个教案至少要三个小时,她说的是小学教师,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写好一个教案,恐怕要5个小时。我长期在一线教学,深有体会。因此,我是不主张手写教案的,我宁可用四五个小时来读书,读与教学相关的书籍,让自己受益也让学生受益,也绝不走形式主义的手写教案。
文章已于2018-12-03修改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红楼一痴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