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武冈阿彪新作——大师的境界

武冈阿彪新作——大师的境界

阿彪 何方飘尘 2010-07-26 09:30 11

武冈阿彪新作——大师的境界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_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_慧能
      我非哲理家,也非深山高僧,只是在嚣喧的尘世生活了三十多年了,所见耳闻,必有所思,故写此小文。
      上面的两首诗,我也不是很明白,看了相关的史料,知道大概而已。讲的是佛教传到了第五代,大师老矣,得找继承者,那人肯定是德高品优,满腹经纶,各方面要对起得传人的称号,高到什么地步呢?中国人最喜欢讲境界,境界这东西一般人不懂,看不见摸不着,听说只能感觉得到,当然,要在深山老林、空寂无人的地方,由大师或现代的专家用心才能感觉,普通人是不能理解的,传人肯定又得在他的众多弟子中产生,呵呵,现代语叫内定,俗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政治上叫世袭,家族上则称为继承,于是大师想到了他的第一大弟子,后来有名的大师神秀,他确实不错,比其他人优秀很多,只是这交接是高人与高人之间进行的,不免使人浮想联翩,一推三让,表面平静,内心却思潮膨胀,就如两个绝世高人决战,表面做谦谦君子,风平浪静,其实是风雨为暗器,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所以封建皇帝交权也是一样的,明一套暗一套,都是做给天下老百姓看的,神秀也是智者多疑,信心不足,在答案公开之前的一个晚上,为了表明自己做人的境界,也就是说他本身是对这个差使不感冒的,七情六欲都不在心中了,还做这个“官”吗?但天降大任于己,不得不做,情非所愿也,便写下了上面的诗:“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从诗的本身来看,不愧是首寓意深远的佳作,诗刚做好,来不及推敲,就传到大师耳朵里去了,想得到啊大师心相当不爽,你当就当,你不当就不当吧,搞这个做什么?当我境界比不上你么?大师当然什么也没说,心里此时就将他排除出侯选名单了。
        群龙不可无首,国一日无君不安,有境界的交接还得继续,这时能得到命运的青睐者,十有八九是个旷世奇才,当然奇啊,一个管伙食的人才出场了,也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慧能大师,他管粗活的,不识几个字,干革命的没有时间看书啊,不过他确实奇,可能也是他的境界高吧,他听说有这一首诗出台了,意思他也明白了,但他的境界更高,在原诗上加了一下工,一首被后人更加追捧的诗就这样出来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容易啊,不容易,第一他肚里没有什么墨水,可太会改人家的东西了,而且改高了不知多少层境界,第二他不知不觉成了大师的传人,刚好吊足了世人的胃口,成全了中国几千年丰富深厚的里程碑式的不间断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时代需要英雄的时候他就站出来了,以前一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做他的革命活儿。
        后面的故事有点像像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拜师求艺一样,先是敲三下头啊,半夜从后门进,传授衣钵和诗经,他的接受能力真的好,境界吧,连夜出逃,怕被神秀迫害,一直逃到莆田少林寺,创办了南少林寺,而神秀呢,投靠北方的政府,成了国师,并创办了北少林,皆大欢喜啊!
         生活的境界是云里雾里看不清,大师是,凡人是,只是境界的层次不同,云雾深浅的厚度不同。

阅读 5885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李飞

原来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

914年前

黄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914年前

化哥

我来了。。。。。。。。。。。

1114年前

兵子驼

<<生活的境界是云里雾里看不清,大师是,凡人是,只是境界的层次不同,云雾深浅的厚度不同。
>>>我喜欢这一句啊,大家都是活在这个世界了,只是每个人的定位不同而以.我们都是一样的幸福的.

1214年前

兵子驼

抢了板凳了啊...........

914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