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家和音韵学家。是章太炎的学生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与章氏之学,并称为“章黄之学”。兹据《量守庐学记》、《量守庐学记续编》及网上资料,将其一生有趣之轶事记述如下。
“三不到”教授
黄侃在北大教书,课堂之上,他讲到要紧的地方,有时会突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段古书后面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对不起,专靠北大这几百块钱薪水,我还不能讲,谁想知道,得另外请我吃馆子。他的学生说他上课有“三不到”,刮风不到,下雨不到,不高兴不到。天变起风落雨,大家能知,惟有“不高兴”,倒令人莫测。因为他有时在家骂人,或受着某事的刺激,也会不来上课的,见他不来,众人散去,等他来时,班中只有二、三人,也照讲不误。
磕头礼
大学者长沙人杨树达要侄子杨伯峻拜黄侃为师,礼节是得用红纸封套十块大洋,还得磕个头。杨伯峻不肯磕头,杨树达说:“此人学问好得很,不磕头,得不了真本领。你非磕头不行!”杨伯峻不得已,只好遵命。拜师完毕,黄侃才说:“从这时起,你就是我的门生了。”当年,黄侃拜比他大两岁的刘师培为师时,也是行过磕头礼的。所以,黄氏说:“我的学问是磕头得来的,我收弟子,一定要他们一一行拜师礼节。”
调侃胡适
胡适倡导白话,黄侃则崇尚文言,对胡适极尽揶揄。他称道文言的简炼,他说:“假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用白话文发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十一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四字即可,只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有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提倡白话文,不是真心实意!”胡适问他何出此言。黄侃正色回答道:“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名叫‘到哪里去’。”此言一出,他仰天打三个哈哈,胡适则气得脸都白了(胡,何义,适,到义)。胡适著书,有始无终,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仅成上半部,未写下半部。黄侃在中央大学课堂上调侃道:“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不解其意,问他何出此言?黄侃的回答颇为阴损:“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部没有了也。”学生这才听明白他是讽刺胡适的著作没有下部,遂传为笑谈。
至情孝子
黄侃对白发老母极为孝顺。每次他母亲从北京回老家湖北蕲春,或是由蕲春来到北京,他都要一路陪同。好笑的是,老母亲能舍得下儿子,却离不开一具寿材,黄侃居然也依从她老人家的心意,不厌其烦,千里迢迢带着寿材旅行。这真是旷世奇闻!试问,何处买不到一口像样的寿材?只是黄母的寿材别具一格,上面有黄侃父亲黄云鹄老先生亲笔题写的铭文,自然是人间绝品,无可替代。黄母去世后,黄侃遵依古礼,服孝三年,他还请苏曼殊为他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他自己写记,请章太炎写跋,这幅画即成为他的随身宝物,至死不离左右。
黄氏骂风
黄侃上课,的确常常骂人,他所骂的,乃至开玩笑,都是那些提倡白话的文学之士。不过,他骂得也极有分寸。对于学问上意见不同,而实有成就的人,他依然是十分尊重的。他对所骂的人,说是看得起他们,值得骂才骂,否则就不必费唇舌了。他甚至对学生说:“我骂他们是可以的,你们还不够资格骂哩。”湖南人皮锡瑞,他骂过的,但皮氏的《经学历史》,他用作教材。
有一次,有人写了一封匿名信给他,说他的骈文不如李审言,经学不及皮锡瑞,何必自负。他阅后,大发雷霆,疑心是所教学生写的,于是上课时,大骂十日,结果也没一人说一句话,最后,他又自己道起歉来,说是冤枉大家了。
不过,他对文人的无行,是深恶痛绝的。五四运动后,胡适见了被废黜的溥仪仍称皇上,被他视为大逆不道。有次胡适在中央大学演讲出门,黄侃跳脚大骂。黄侃任北大教授时,他的老师、好友刘师培邀请部分人士集会,为袁世凯妄图称帝造舆论,刘氏本以为会得到黄氏的同情,岂料一开口,便招致黄侃的责骂。
购书狂痴
黄先生一生最大的家私,便是书籍。章太炎先生为他作的墓志说:“有余财,必以购书。”黄先生有一次在课堂上说到他购书的趣事。说他的太太,常责备他拼命去买书,有时把钱寄到外埠去买,钱寄出后,天天盼望包裹,等书真寄来了,打开包裹,匆匆看过一遍后,便往书架上一放,甚至从此便不过问了。黄先生对她的夫人说:“要知我买书的快乐,便在打开包裹一阅之时,比方我俩结婚吧,不也在新婚燕尔之时最乐吗?”
了解黄氏生平与学术的二书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唐言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