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雅正
三季人
某日,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院门外扫地,远处走来一个身着绿衣的人,那人问道:“你是谁啊?”
孔子的学生回答:“我是孔丘先生的学生。”
“那你一定懂很多东西喽?那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吧,你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吗?”绿衣人问道。
学生一听,绿衣人居然问了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便有些不屑地答道:“自然是四个季节,这是常识啊。”
“不对,是三个季节。”绿衣人摇摇头,认真地说。
“你错了,是四个季节。”学生有点急了。
于是两个争执不下。最后,绿衣人说:
“既然咱俩谁不也说服不了谁,不如去找个人来做个评判。如果一年真有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头,如果有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怎么样?”
学生点头同意。
这时,孔子恰巧从门里出来,学生便把与绿衣人的争执禀告老师,请求评判。
孔子上下打量了一下绿衣人,对学生说:“你错了,一年确实只有三个季节。”
这样的回答完全出乎意料,学生一脸不解地看看老师,欲言又止,只好带着满心的疑惑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头。绿衣人非常高兴,自豪地走了。
心有不甘的学生终于忍不住困惑,问孔子道:“老师啊,一年分明有四个季节,您怎么说是三个呢?”
孔子笑着说:“你没看到那人通身的绿衣吗?他分明是蚱蜢所变。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经三季,从没见过冬天。在他的知识系统里,一年就是三季,你的道理怎么可能说得通呢?你又何苦枉费口舌呢?”
学生闻听此言,恍然若悟。
“三季人”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说什么,先要看清对象。对象错了,讲得再多也没有用。庄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孔子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道不同不相为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会识人,最好能向孔子那样,一眼就能判断出对方的境界水平,这样讲话才有针对性,才不会浪费精力和感情。
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要承认“三季人”的存在,不用理想化的态度看待社会人生。自然界有高山也有土丘,有大海也有小溪,人也是如此,有愚智之分、高下之别,这才是社会的常态。不要以一己之心强加于人,也不要轻视任何人的存在。要学会换位思考,努力试着去理解人、尊重人、宽容人,与一切众生平等相处。
这个故事还启示我们:知识与道理的对错都是相对的,我们都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看到了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因此,不管学问多高,经历多丰富,都要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处世,不可偏执一己之见,更不能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匡正别人,证明自己的权威。要知道,境界修养无止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个“三季人”。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寸草春晖_YY15b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