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峰山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刘爱国
位于抚峰村境内的扶峰山,距邓家铺镇政府所在地仅几百米之遥。近几年来,由于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以及寺院主持人的共同努力下,扶峰山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自来水通到了山顶,为了满足更多的人来扶峰山祈福观光,2006年寺庙与村里商议征地修建盘山公路,自此,到扶峰山游玩观光的本地人士将不再爬扶峰山,而开车直接到达山顶。随着寺庙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吸引了周边前来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每到重大节日,紫府寺的游客多达几百人。为弘扬佛法,发展旅游产业,2013年,寺庙主持人在寺庙旁修建了一个具有楼台风格的石楼,并在上山的小路边修建了两座供游人休息的亭子。第一次到扶峰山,是二十年前的事。那时我还没退休,星期天,我和班上的几个学生结伴前往扶峰山。只记得上山的路弯弯曲曲,很陡峭。我们边走边聊,爬上山顶。只见山顶有个寺庙,那时香客和游人不是很多。寺庙显得很空旷。那时的乡村还很贫困,没有几橦高楼。我们在寺庙转了一圈,扶峰山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印象。这次镇文化站的马代正同志约我去扶峰山采风,故地重游,显得格外亲切。
我们沿着小路捡级而上,上山的路全部由水泥硬化,陡坡处砌成石阶,据说从山下到山顶共有三百多个石级。
我们边走边聊,一路欣赏沿途的美景。进入山中,眼前的竹林映于眼帘。茂密的修竹长满了山坡,微风吹过,竹尖微微摆动,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林中的小鸟不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像在呼朋引伴,给山林平添几分幽静。在路的另一边却是松林,松林中夹杂着几根竹子。不时有竹笋从地里钻出来。我一路仔细打量着眼前这美景,突然看到眼前有个亭子,正好觉得有点累,我提议先休息一会儿。这是个六边形的亭子,亭子的四周是供游客休息的长椅。我们坐在长椅上,呼吸着山林里的新鲜空气,听着清脆悦耳的鸟鸣,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有一种“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的感觉。这是城里人体会不到的,我们在乡下的人每天忙忙碌碌,也难得有这份清静。我们在亭子里坐了一会儿,继续前行。沿途的美景使我们陶醉,远处的青山一片翠绿,眼前的竹林和松柏,组成一幅幅立体的画卷,我们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来到紫府寺,看到几个香客在祈福,香炉的香火在告诉我们,这里香火很旺。我在紫府寺随便拍了几张照片,当听说我们来采访扶峰山时,寺庙主持人曾德松和周宜喜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一边陪我们到各处看看,一边向我们介绍扶峰山的发展变化。
他说:他们来扶峰山已经有二,三十年了。他们目睹了扶峰山的发展变化。最初扶峰山的电是木电杆架上来的,由于年久失修,经常发生停电事故,后与村里商量,借农网改造全部换上水泥电杆,解决了寺庙的用电问题。2006年紫府寺与抚峰村委商量征地修建了一条沙石公路,直通山顶。200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企业家戴宏权,戴宏华两兄弟,本着回报家乡,开发扶峰山的旅游资源,花了一百多万元将这条沙石路硬化。自此到扶峰山来游玩观光的人再也不用爬山,车子直接开到了山顶。2013年,为了弘扬佛法,完成上辈人在寺庙旁修建石楼的遗愿,寺庙自筹资金八十多万元,修建了具有古典风格的楼阁,并在上山的路上修了两座供游人休息的亭台。随着游客的增多,2017年紫府寺又在山下修建了一个蓄水池,将水抽上山顶,自此解决了山顶长期缺水的历史。2018年,抚峰村被正式列为省旅游抚贫村。同年,国家拨款几十万元在山顶修建了一个标准停车场,公共厕所和暸望台。抚峰村委在公路边植树进行绿化。2019年邓家铺镇政府拨款八万多元,将公路边安上太阳能路灯。自此,扶峰山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20年春,由邓家铺商会牵头,镇政府和抚峰村委的党员八十多人到扶峰山顶植物绿化。扶峰山在历届寺庙主持人的不懈努力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变得越来越美。它已经成为邓家铺人民心中的地标,成为邓家铺居委会及周边村民休闲娱乐的地方。每天早晚,前来爬山锻炼身体的村民络绎不绝。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远处群山尽收眼帘。散落在群山中的村庄是那样的美丽,就像镶嵌在群山中的珍珠。近处邓家铺街道是那样的整洁,马路像一条曲线将街道分开。街道两边的楼房就像小孩垒的积木,鳞次栉比。此情此景我才体会到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向往扶峰山。站在山顶,环顾四周,可以看到新风,南田,杨龙,大田,石龙兴,卧龙,抚峰和黄塘村。视野之开阔,景色之优美,使我不禁想起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来。下了山,我思绪万干,十多年不见,扶峰山变化如此之大,我随即采访了镇党委书记,要他谈谈对扶峰山的发展规划。蒋书记说,扶峰山是邓家铺镇的地理标志。这里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邓家铺人民休闲娱乐的中心。镇政府应借助国家对旅游扶贫村的资金扶植,对扶峰山进行整本规划,借助本镇的园林人才,增设雕塑作品,将扶峰山打造成邓家铺的城市公园。是的,扶峰山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扶峰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刘爱国 马代正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