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故里寻英魂
系列报道之二
为了缅怀先烈,邓家铺镇党委,政府以烈士故里寻英魂为题委派姚家乐和刘爱国两同志分赴烈士故里,寻找烈士亲人,以及烈士的后代,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我们首先到新宁马头桥镇寻找末果,后请求当地政府协助寻找。
今天,我们一行到隆回县邓波的家乡。
邓波是土地改革时期在邓家铺牺牲的第一位土改干部。邓波出生在隆回县山界乡仙搓桥村一位富农的家庭,他的父亲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将他送到隆回东北小学读书。邓波天赋很好,学习也很用功。小学毕业后,考入邵东的一所中学读书。高中期间,正值全国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党中央决定从部队中抽调一部分有文化的年轻干部组成工作队,进行征粮和土改运动。此时的邓波受党的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土改工作队伍。并随崔文德教导员到邓家铺搞土改。当时的邓家铺,土匪非常猖厥,他们趁着土改干部人生地不熟的特点,望图将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孤胆英雄邓波在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的大会上,被戴衡竹等土匪在潭头江的洪家桥上杀害的。当时的民兵大队长被土匪所胁持,他将土改干部的行踪告诉土匪,就这样,土改干部的行踪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掌控之中。邓波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拥上来的一群土匪连杀三十七刀,惨死在洪家桥上。后为了纪念英雄,武冈县人民政府特将洪家桥更名为“邓波”桥。
光阴荏苒!时间的流逝可以冲淡人民的记忆,但对烈士的思念却愈久弥坚,每年清明,当地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都会到烈士碑前敬献花圈,以示对烈士的怀念。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想到烈士的家乡看看,看看烈士的家人过得怎样,想从中了解烈士生前的一些故事。
从邓家铺到烈士的家乡将近四十里,我们来到烈士女儿的家里,这是一座两层砖混结构的楼房。据邓波烈士的女儿介绍:父亲去牺牲时,他才一岁多。后随母亲改嫁,继父对她很好。母亲改嫁后先后生了几个弟妹。长大后,邓日英嫁到离婆家不远的钱姓人家,育有三女一儿。女儿都己成家,现儿孙满堂。从谈话中得知,她儿子三岁时突发高烧,在诊所用连霉素过量导致语言障妨。媳妇腿有残疾,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好在孙子孙女长得秀气高大,孙子在邵阳学院读大二,孙女读小学六年级。当我问小姑娘是否知道外太公的事迹时,他摇头不知,读大学的孙子坦然近两年才知道此事。可见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家庭教育很有必要。
当问及当地政府对烈士家属的关心时,邓日英坦然,当地政府还是很关心的,每年的清明和春节,当地政府都会上门慰问。当政府工作人员问及她有什么要求时,邓日英提出将烈士墓碑用石块彻好的要求时,今年清明,隆回县人民政府派人将邓波墓重新修葺,并立上了由隆回县人民政府刻制的大理石碑。
随即我们一行来到烈士安息的地方,烈士的墓地在水库的边上,这里青山环抱,碧水青山作伴守护着当地的安宁。邓波的女儿带着孙辈在坟前插上三根香和些许纸钱,像是在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告别烈士墓碑,我们来到山界乡政府。接待我们的黄镇长听取我们的汇报后,当即表示:关爱帮助烈士后代是我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地方政府应该尽力为烈士的后代创造条件,使他们能享受到政策带给他们的红利。并告诉邓日英,以后家里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当地政府。
离开山界乡政府,我一直在想,烈士为之奋斗的目标现在基本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烈士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的。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刘爱国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