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艳娘家的院子,属于乡下经济排行榜比较超前的一个小山冲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砖屋一座连一座,整体远看,收入水平中等偏上。人均有良田七八分,自留地更是小块小块计算,数不胜数,(至于各家存款数额,不方便统计,暂且不提。)小伙子找对象说媒,其地理位置基本上占领先地位。
鉴于各家各户条件都还过得去,院子里老人妇孺的业余生活也相当丰富。有事没事三个一群,四个一伙坐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闲言碎语地唠嗑,谈到高兴之处,朗朗笑声四处回荡;若是话不投机,肯定是脸红脖子粗,管他兄弟,妯娌,还是亲戚关系,一准反目成仇,没有丝毫的情面可留。
虽然整个院子都是同姓人,族谱翻几页,可能就是一家人。但是涉及自己家的利益时,谁家都不会轻易让步,屋前屋后的界线,田垄垄里的泥巴界线偏左或是偏右,都是十分讲究,十分计较的事情。弄不好就得一番唇枪舌战,甚至是武力战争。
仔细想想,又不值几个铜板,何苦这般纷争呢……
(二)
老艳第一次踏入婆家的院子时,表情有些腼腆与害羞,只好时不时摆弄自己的发辫子,企图掩饰心中的窘迫。放眼一望,整个院落四通八达,每家每户都可以将大卡车停靠大门口。
经旁边人介绍,院子里尽管清一色的娄底人(据说以前是邵阳辖区,属于下邵阳人),却是由四个姓氏组成。凡年纪老的一律通称爷爷奶奶,青壮年就谦逊点称呼为伯伯,邻里之间,不分彼此。
临近中饭时分,邻居家的小孩趴在桌子旁边,久久不愿离去。稚声稚气地说:“我要吃饱鸡腿才能回家。”(当年吃鸡腿的小男孩,已是阳光小伙子,临近中考了。)此类情景,早已习以为常,小孩子是去到谁家就是谁家管饭。倘若是长时间未回家探亲,邻里之间还会赠送鸡蛋等土产品,民风淳朴,民情亲切。
(三)
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这座陌生的城市,防盗门关了一层又一层,心里真不知是一种什么滋味!考场、职场、情场,几分是真?几分是假?说不清,道不明。
好了,有空我再研究,总之这是挺复杂的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江水艳丽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