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都梁人文谱—夫力

都梁人文谱—夫力

苏醒 苏醒/都梁 2013-08-11 15:08 10

都梁人文谱—夫力

知道夫力这个名字,最初缘于《都梁风》熊烨的诗《悬崖上一束淡黄的花》。那时候我还在深圳,但作为武冈人的我,感受到了武冈有一个活跃的诗歌群体。武冈诗人的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南文化的地域色彩。


        熊烨这个名字本身就富有诗意,他的诗有强烈的时代感,可以让人感悟到他胸怀的豪迈、知识的广博,可以看出,通过叙写武冈本土的文化氛围,是武冈诗人的创作取向。


        熊烨与千年古城,武冈乃至于云山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他一直说自己首先是农民的儿子,然后也是由农民路上一直走过来,再然后才是现在的公务员、边缘诗人。他现在供职于武冈职能部门,担任武冈宣传部副部长、作协副主席等职,同时也是邵阳及湖南省作协会员,先后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等等文学作品。
 

不过,在都梁文化圈里,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诗人,诗歌对于他来说,能够像热恋的红颜知己一样,让他为之痴迷,为之癫狂而终生不离不弃。
 

早在上个世纪,许多文化人多少会记住熊烨两个字,还是因为他的诗歌。很好热闹且合群的他喜欢将志同道合的文学诗歌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搭建一个心灵交流吟唱的平台,激发了一大批周边的文学朋友的创作热情,在武冈的本土刊物《都梁风》上,夫力还致力于创建“武冈诗群”,为将武冈诗歌的根深蒂固推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不遗余力。
 

初念熊烨这名字,牙绷的紧紧的,仿佛是千年前都梁兰草丛中一个部落的带头人, 也像是秦始皇流放的卢候二生的追随者,靠在一堵戈壁上,看着火红血色的天空,想着原始版图又延伸到了哪里。这就是夫力,看到他的笔名我的眼前老是这样的充满了蒙太奇的场面。

毕竟,夫力是个地地道道的都梁人,他诗歌的秉性和天赋,是源于武冈深厚文化历史,激荡的文字给了他更大更广阔的抒发空间,使他的对诗歌的信仰更加坚定有力。


        我和夫力聊过许多次天,看见的是五官丰满的脸总是在笑。其实,也许是写诗的人的某一点是有共同特点的——那就是把自己陷入一种充满激情的情绪和状态当中,这也是夫力一个诗人所持有的力所能及的虚怀和谦让。

在我们这个集合中华传统文化当中,个体、群体,宗教、爱情、都在我们的生活表达空间里得到了延伸和扩张,而且内容决定个体生命真实的审视和体验。诗人的表现格式和段落是在继承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得以表达和倾诉的。那么,夫力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燃烧的祭坛上,烨烨的他且要追寻到在灯火阑珊深处慢慢消失至今的生命之歌。在他的悬崖边上,我仿佛感觉目睹了一幅熊熊燃烧的火的画面,在画面的定格之间,又可以在火光之外看到了跳跃的闪电、轰隆的雷霆、纷披的色块……

正如夫力评价流浪诗人曾德旷所说:诗人必须说出人们震耳欲聋的言词所遮盖的东西,深入体验生活,让所有的诗句更能赤裸裸地逼近读者的心灵。所以诗歌的自我情感的内敛和理性的凝聚,在隐约可见的沉雄、苍凉之中得以交融,暗蓄着诗人内在的激情和熠熠闪耀的灵性之光,从而让人在诗歌之外的空间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的升华。  

曾德旷这么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作为算是家乡老大哥的夫力,对曾德旷自身命运的思考,本质上是理解流浪诗人曾德旷对世界的诗意体验、奉献和追求,体现出的是曾德旷敢于承担黑暗和磨难的精神,这也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呐喊,是一种诈哑佯聋的面对。曾德旷借以抒发灵魂深处的坚定意识,对自然环境、人文特征、文化传统的生命的体验,也无疑是源自于武冈有血缘关系的诗人的一种人性与创作的双向深度。
 

或许诗人之间总是有一种相见恨晚、但又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就是诗歌版块的吸引和语言的运用而产生的巨大张力。诗总是以敏锐、犀利的洞察力言简意赅地映射社会的本质,把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复现于缤纷的意象,给读者的真切感受一个对号入座的空间,在适当时候舒缓和调整了生活的节奏,给人起伏跌宕的感觉。

弗洛伊德说:“潜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波动,它是文学创作的内驱力。”夫力的内心中的都梁情节,包括熊熊火光、漫漫长空、茫茫大地、以及青山、绿水、丝帕、河流等物象,等等这些内涵的广阔与宽度带给他内心深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深沉体验,有效地释放了诗的“张力”和对都梁诗歌诠释到更深的蓄含。
 

认识夫力的人,不管是文化界还是政府部门同仁,大家都知道他在商业氛围浓厚、官场利益繁杂的今天,以充满责任、使命、爱心坚持写诗,他的诗没有新锐,但却厚重、没有明媚,但却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芒。如果我们都以最真挚的文字,少写一些风花雪月的故事,沉甸甸贴进现实、关照民生、讴歌民族精神,介入时代、介入社会,那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思考的印记,把我们的痛苦和欢乐,汗水和泪水,挫折和辉煌都在这个时代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


        好几次在武冈的诗人聚会桌前,我感觉夫力的谈锋犀利敏捷,不乏睿智幽默,对时事对生活也是富有自己独特的个人的思考。仿佛大家没有丝毫的隔阂和设防。
 

即使在繁杂的行政工作中,夫力的写作也没有中断过,应该说他是在以一个诗人的学识与胸襟、一个诗人的敏感和热情去参与他的日常工作的,尤其是他对武冈古城修复的规划与建设,也是有着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爱心与热情在古城一隅跳跃闪光,可以看到他对都梁文化倾注了作为诗人的笔墨关注。读夫力一些赞美家乡的诗时候,我想着他也是发自内心的把“都梁”当成一首诗去修改的,他能把云山的七十二峰注入自己的诗思,诗人与古城是那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都梁的老百姓一样,都梁也是属于他的一件作品,在这个作品里他融入了深厚的情结。
 

在武冈人网以及一些文学网站上,夫力经常从经济学、社会学、哲学、诗学的众多角度去感悟、研究、阐述着湘西南的这片故土;同时凸显出他作为一个行政官员和一个文化诗人的责任感,他发现这里早已存在的却被人忽视的文化资源,因而孜孜不倦地去寻找、发现、提炼和推介武冈诗歌群里群外的诗歌爱好者和校园诗歌写作的后起之秀。现在武冈参照文化立市的特殊性,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古城,像都梁兰草一样从古至今,在自然与文化两大主线穿行融合古城,成为了这个借丝弦弹唱而申遗契机,注入了诗歌的古调新唱。就像我上次写的一篇《让诗歌在古城新唱》,但愿今后我们身边的诗人在武冈这个古老的皇城里注入新的元素。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承继者和存在的超越者。

我是从深圳来武冈的,以前对夫力的作品有间接的接触,其实地方诗人的视野从一座具体的古城扩展到今天,进而是对我们这个有几千年人文传统探讨,对自己民族的思想进行理解,作为一个文化官员,他更愿意是以诗人的名义体现在创作上,更体现在他诗歌作品鲜明个性里。

但凡写诗的人,多少都留恋上世纪的那个相对纯文学的时代,写诗、参加诗歌流派,一群写诗的人,主要以诗歌纽带为主,很少抱有什么急功近利的想法,更不存在什么争名夺利的浮夸。但是,随着商业日趋利欲熏心心渐黑的时代到来……一张张纯洁的面孔一夜之间变得模糊不清!让人简直不敢相信,是啊,这就是当代中国的精神世界,截然“不同”的主要体现为:激情、谵妄、自负、直觉、以个人为中心,…….这也是当下文化市场的共同的特点。

有一点我从夫力的交往中看得很透彻:诗歌是灵魂的体现。感觉一个诗人的精、气、神都要有诗歌的尖锐、叛逆、不妥协,也就是说就是要有血性的,骨头的,灵魂的震撼性的反响,杜绝中庸行文、中庸处事的行为准则,严肃诗歌精神,拒绝娱乐化,要具有一个诗人最起码的良知和爱……

 

阅读 5239
分享到:
评论列表

言宋

九皇有心了。。。。。。。。

1111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这些个文章主人公是我在武冈所认识的文人里边比较熟悉的,所以随笔写写,不成体裁,或许难免以偏概全,容日后再行修饰润色了。谢谢教授点评,谢谢。

2013/8/23 21:36:11

蓝豆子-周剑平

有幸见过熊部长两次,
感觉他谈吐智知幽默,平易近人,
好诗人,好领导。

2211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我写的是夫力,当然觉得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诗人。

2013/8/16 23:12:23

蓝豆子-周剑平

有幸见过熊部长两次,
感觉他谈吐智知幽默,平易近人,
好诗人,好领导。

1611年前

舟子

全部看了一下,提个建议:能不能多一些或细一些的小故事,哪怕是稍稍调侃一下,也许会更加有多趣得多。

同时问好夫力老师,向您致敬!

1711年前

作者回复:

夫力先生甘为他人做嫁衣,也写了很多介绍都梁文人的帖子,唯独自个很低调,很少有个人介绍,所以我拼凑此文,没有细节描述,很抱歉。今后有时间再另行润笔。

谢谢舟子。

2013/8/15 10:43:49

在回鹏城

夫力的武穆宫写的非常好。

1311年前

作者回复:

嗯,是作为诗人的夫力的倾情之作,值得一读。

2013/8/12 23:11:21

楚南老虫

对熊烨的了解得自他的《曾德旷,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进而将他跟网名夫力对上了号;进而更知道他是武冈市宣传部副部长、武冈作协副主席。熊烨的诗集《开在悬崖上的花》我倒是2010年就得到的;是以我不知天高地厚的将自己的《鸦声集》作为晋荐武冈市作协的礼物而在杨运焰先生处(绝非作协)得到的。那时我倒天真的认为自己已回到了家(武冈市文化界),且不无激动地写了一首七言古诗以表三十年离家燕归来的赤子情怀。谁知自己激动得一塌糊涂,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何方神圣。从此便深深的理解了“侯门深似海”“高处不胜寒”的况味。杨运焰先

1711年前

作者回复:

老虫哥哥好:

想必您是个很认真的人,《鸦声集》有此遭遇,其实也在事理之中,不说也罢。

那么其实许多事,在客观认识是一种“想当然”,没错,在中国历史上,管理和文教有关机构的官员类似于监察科道官员,任职者其行政能力如何倒在其次,但其学养一定是不错的。且不要说科举出身的文官,即使是捐官出身者,多数具备相当的学养。  

而现在管理文化机构的官员有可能不一定要有文化或尊重文化?大权在握,专家、学者必须服从的大背景下,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流于形式,当权力沦为赤裸裸的谋利工具时,历史也罢,文化也罢,人也

2013/8/12 23:07:43

黄三丛

夫力抑或熊烨是一位当今几乎被边沿化了的诗歌园地的留守者,同时是一位独具慧眼的伯乐。武冈诗坛近几年的成绩斐然,他功不可没!

2311年前

作者回复:

是的,的确如此。

《武冈,有一个活跃的诗歌群落》撰文如下:

先是看到了《都梁风》诗歌编辑熊烨的诗集《悬崖上一束淡黄的花》,再是看到了武冈市文学杂志《都梁风》之专栏“武冈诗群”中的诗歌。熊烨先生嘱我为武冈诗群的诗歌写个诗评,自觉其难,好在连续读过熊烨、楚浪、舟子、素青、黄畅、张先军等诗人的作品后,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武冈有一个活跃的诗歌群落。他们的诗歌不是单纯地以其地域性特征或纯熟的诗歌技巧感染着我,而是从他们的诗中我感到了内涵的丰富性、指向的多向度、勃发的内动力以及诗歌风格的个性化,也正是由于这

2013/8/12 22:50:20

水云生

正是熊烨的不懈努力,才将分散在五湖四海的武冈诗人凝聚在一起,在全国,像武冈这种县级城市,能集结如此阵容的诗歌群落,寥寥无几。当然,正是因为武冈的诗文化基础雄厚,才出产了这么多诗人。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诗歌爱好者,我感到很荣幸,感谢熊先生,感谢夫力诗人。感谢武冈人,我引武冈人自豪。

1611年前

作者回复:

您好

夫力作为朋友,是很不错的,作为文友,的确很有凝聚力。

诗歌是一种表现在笔端的艺术形式,即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写诗就将现实与理想、现实与梦想近距离联系起来,而且,诗歌不像小说于散文等,它首先要求语言精炼,然后思想感情也就决定了诗歌让人认同的跳跃性。

不同年龄的诗人的意象或别的东西如果以一种故乡的方式联结起来,而这种形式必须是合理的,这时需要共同的思维和连贯性来加以架设,所以语言的跳跃性与思维的连贯性有机结合就有了您我的认识和相知。

同时,您也是都梁一个热心低调的

2013/8/11 16:28:34

苏醒/都梁

都梁人文谱——夫力
天涯社区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39967&PostID=52300179

2211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