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段子”沦为课堂“兴奋剂”[2016年10月12日〈科技日报〉 星期三]
文·林日新■教育时评
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95后开始青睐会讲段子的老师,这些老师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用讲段子、讲故事等互动形式赢得了“抬头率”。在他们看来,要想长时间集中95后的听课注意力,就要对知识进行包装,“就需要穿插段子和故事”。然而,这种“段子式”课堂和教学方式也受到了一些师生的质疑和争论。(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幽默的老师极受学生欢迎,因为他的幽默能给学生带来快乐,让课堂变得生动无比,让老师富有个性而魅力四射。去年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视角下的教师工作现状”调研,针对本市近200所中小学的校长、学生、教师和家长四类群体展开问卷和网络调查。其中一项有关“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负责”“讲课幽默”“教学方法独特”“对待学生公平公正”“性格随和”这些特质,在学生心目中位列前五项。
由此看来:课堂需要幽默,幽默不仅给课堂增添“笑果”,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如今的学校现状是缺少幽默的老师,课堂也缺少快乐的气氛,高校也不例外:多年来,高校的课堂上,老师高高在上,不善且似乎不屑与学生交流,教学方法陈旧、简单、枯燥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课堂上死气沉沉,让人郁闷、堵心、烦躁,时间一久,课堂就留不住人,教室里只有前几排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人,后面则空空如也……如此的教学环境必将让教师寒心,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减。于是乎,高校教师们只得使出五花八门的“点名神器”想把学生拉回课堂,无奈“神器”失神……为此,江西理工大学曾推出“私人定制”教师模式,试图以此来倒逼高校教师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业务水平,改变不良的教学习惯,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魅力老师”。
从形式看,今天新闻中的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岳广鹏喜欢用生动风趣的“段子”来“让课堂氛围一直‘嗨’下去,让学生没心思上网,没时间私语”,这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比较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段子”应当与课堂内容相联系,否则就会把课堂变成了娱乐天地,显现有悖课堂的基本教育目的,会把课堂变得庸俗化、粗俗化、低俗化。
幽默是一种艺术,讲课需要幽默艺术,但幽默并非是简单、无聊的搞笑,而是在轻松一笑间,老师带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悟或启示。“段子式”课堂显然难以达到幽默艺术的高度,能够给课堂带来“笑果”,而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过多地依靠“段子”来维持课堂的魅力,这就像给运动员注入“兴奋剂”一样,效果只能是短暂的,长此下去会贻害无穷。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