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治学与为官-我读中华文化宝典精华(四-3)

治学与为官-我读中华文化宝典精华(四-3)

钟文晖 2009-08-22 10:06 6

5、治学与师道方面

古人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勤奋好学的事例很多。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学而不及,犹恐失也”(学习就象追赶什么东西怕赶不上那样急迫,学到以后还恐怕忘掉)。古代有“炳烛之明”的故事,说春秋时的晋平公年已七十,想学习又担心太迟了,乐师师旷告诉他“何不炳烛?”并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后面一句话是说,在烛光下行走与在黑暗里行走相比,哪一种好呢?孔子主张虚心向别人学习,甘当小学生,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还教育学生如何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并指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学而时习之”就是对学到的知识要按时去温习它(古汉语中“学”、“习”有别)。他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容易受骗,只思考不读书,问题仍然疑惑不解。他还提出学习就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主张,主张不区别教育对象,都一律加以教育,并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素质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施加教育。特别可贵的是孔子还提出了“文、行、忠、信”的四字教育方针。“文”是文化知识,“行”是社会实践,“忠”是忠心耿耿,“信”是坚守信约。可以说,这四字方针概括了某些教学规律,包涵了德智体诸方面,对今人的教学仍有借鉴参考的价值。所以说,孔子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6、为官从政方面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是维护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工具,但也有为人民所称道的清官,这些人虽然为数不是很多很多,但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因而,这些人也就一直被后人称颂为“忠臣”、“清官”“良将”。如历代的比干、屈原、张衡、李冰父子、魏征、白居易、杨家将、苏轼、包拯、文天祥、岳飞、海瑞、戚继光、史可法、杨靖宇、张自忠等等。

阅读 5795
分享到:
评论列表

David_12218

黄高远,怎么我想发稿都发不出,为什么?

1415年前

何文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1115年前

钟文晖

历史也还是老百姓书写的,所谓历史的评价也还是老百姓,只不过是时过境迁的老百姓而已!为什么过去的当朝皇帝不能看起居赋(赋者,记也。)?元者,头也,大也,故老百姓谓之黔首、黎元。

1815年前

钟文晖

其实,天地之间有竿秤,秤砣就是老百姓!

1315年前

钟文晖

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过许多的治学严谨、为官清廉、以民为本、老百姓啧啧称赞的好官,至今广为传颂?

1415年前

杨柳长风

为官与治学,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1515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