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贾谊的《过秦论》,掩卷沉思,我在惊叹其雄文之余,不禁为苏秦、孙膑等人哀叹。凝神遐想,脑海中自然又冒出刘邦、韩信来。
想当年,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合纵诸侯,率九国之众,统百万之师,其意气之风发、八面之威风可想而知。孙膑幼时就向鬼谷子学兵法,后来,围魏救赵,连出奇招,著兵法而传后世,亦可谓“战神”。据此说来,苏秦、孙膑两人联手,理当横刀诸侯、跃马天下。
然而,他们却以绝对优势而败于函谷关。是秦兵威猛?是君王制肘?鄙人不才,唯在此冒昧地对两千多年以前的事试作推断。九国军中,虽名将云集,却各为其主。廉颇治兵为赵,当然不会率先攻秦;孙膑要为齐保存实力,更是神机妙算;因而,苏秦的大元帅实权旁落,纵使满腹韬略,也只能嘴上谈兵。于是,“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最终,难免“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刘邦手无缚鸡之力,胸无定邦之材,但他却知人善任,任“胯下之子”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当然是将才,暗渡陈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简直是百战百胜。连项羽也只好叹道:“想那刘邦老贼出兵以来从未打过胜仗,而韩信却从未打过败仗。”我想,单就个体本事而言,刘邦与韩信当然不及苏秦与孙膑。但刘邦、韩信联手却灭楚兴汉,功盖千古。这与刘邦识才的眼力、用才的胆略是分不开的。
虽说苏秦与孙膑二人分力大,但互相抵消,合力便趋于零。虽说刘邦力薄,但韩信力强,二人并力同向,合力便猛增。这大概就是“苏秦+孙膑不如刘邦+韩信”的原因吧。
往事越千年,社会上竟还残留有苏秦斗孙膑的痕迹。有的人台上握手,台下捅刀子,彼此抬杠、勾心斗角,你病好过我头痛,你死好过我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现象不时出现,而往往又是形式主义欺骗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又纵容形式主义。有的单位或部门,“庙”小“菩萨”大,人少“鬼怪”多。他们那些人只考虑个人的切身利益,对国家和集体利益却挖墙角。他们根本谈不上革命者的广博胸怀。他们对自己的事翘着屁股钻,对工作却“大眼瞪小眼”,彼此都是心情复杂地时刻审视着对方,不能说他们无能,只是人心焕散、各存心机、各打算盘。如此下去,我们的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将有停滞不前的危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我们怀着同样的理想,孜孜以求,那么合力将是巨大的,众人同心,其力断金。十多亿人民的才智再加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应该说,我们的前景会更加辉煌。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正处于世界发展的高潮,扪心自问,我们还有什么心思去抬杠?还有什么心思去拿形式哄骗上级?还有什么心思去相互诋毁攻击?
《过秦论》确实是气势磅礴,也确实令我们怦然心动。唯愿我们都能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和谐社会,和谐发展,戮力同心,国富民强。
1992年9月15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钟文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