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电视情《邵阳日报》
林日新
“生在土坯房,用的四方桌。吃的是母乳,牛奶没见过。席子炕上铺,兄弟同被窝。卫生不太好,虱子特别多。那时没有电,油灯来凑合……”这是一首曾广泛流传的“六零后”歌谣,概括了我们这些“六零后”的童年生活。
我家乡地处雪峰山东麓,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通电。1985年,我要结婚了,父亲托我教书的姑父到城里买了一台14英寸的“韶峰牌”黑白电视机。这是我们那个院子里第一台电视机。那天中午,姑父把电视机摆在堂屋里的桌子上,全院子的人都来看热闹。堂屋里挤满了人,但没一个敢伸手去摸,生怕电视机就像花一样谢了。中餐时,母亲杀了一只鸡,炒了几个菜,并买了一瓶“邵阳大曲”款待姑父。父亲担心自己不会操作,硬是把姑父留下来,让他把电视怎样拉天线、定方向,如何拨台演示几遍。
傍晚时分,我家堂屋里和走廊中坐满了人,热闹得如过年时。七点整,姑父打开电视。大伙屏声静气,院子里鸦雀无声……一阵“沙沙”声后,电视机里出现一大片雪花。姑父调整天线的方向,屏幕上出现了闪烁、跳跃的图像。随后,姑父拨动旋纽,找到湖南台,电视里正在转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有小孩惊喜得叫了一声,大人赶紧用手势制止了他。这一晚,在场的人一直看到屏幕上出现“谢谢收看”,才依依不舍地回去。
三年后,村里有人买了彩膜,让黑白电视有了彩色效果。我发现把彩膜罩在电视机屏幕上,看到的图像有些失真,就没有跟风购买。
五年后的冬天,大哥从广东打工回家,带回来一个四四方方的纸箱,里面是一台17英寸的长虹彩电!这可是院里的第一台彩电。晚上,院里的人纷纷与自家的黑白电视机告别,来到我家的堂屋里看彩色电视节目……这年过春节时,村里人便从城里买回了十台彩电。于是,除夕夜,全院的人第一次看到了色彩斑斓的春晚。
2012年,儿子要结婚了,我陪他到超市选购彩电。其时,电视品牌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最后,我给他选了一台29英寸的平板电视。
去年,我退休了,就把旧屋拆了,改修了一座两层小别墅。儿子提议买一套视听效果特佳的家庭影院。于是,电脑和宽带网络便引入我家。从此,我便过起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幸福生活。
悠悠电视情,恍如一梦中。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电,从模糊到高清,我从中感受到的不只是电视机尺寸和画质的变化,还有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步步提高。
(林日新,武冈人,武冈市作协副主席)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