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朋友谈一部院线古装电影的合作,有百分之二十的宫殿戏,第一时间便想到横店影视城。从成本而言,置景成本高,不值当,还不如去影视城借景拍摄。
我是土生土长武冈人,十八岁离开,眨眼间近四十年了。目睹了全国的变化与发展,武冈经济发展低于全国的平均值,似乎总慢半拍,这是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而言的。
昔日的武冈,是一座天然的影视城。只是城墙破坏得挺严重,花塔南塔也被人为毁损,城墙被人为损坏,惨不忍睹,加上内城规划失当,造成的结果便是,武冈城大了数倍,但总觉缺了些什么。对的,缺少了属于武冈文化的精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今天明天武冈的发展,我们应该把遗失的,毁损的,忽略的武冈文化寻找回来,让“王者之风”劲吹湘西南。
古城墙是武冈的魂,花塔南塔是武冈的魄,李道纯是融南北道教大成的灵。这是武冈文化的老三套马车。多说一句李道纯,在老《都梁文钞》当中,仅给李道纯留了一页,几乎再没介绍。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外研究李道纯的学术团体不少,苏敬华兄一直孜孜不倦研究他。这是武冈传统文化真正算得上大家的人,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李道纯是武冈安心观人,真正的武冈人。
武冈是一座天然的影视城。其实,武冈从古至今,直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就是个适宜做为拍摄基地的影视城。老祖宗修建武冈古城,似乎刻意要修建一座影视城。而后人如果在武冈动这个心思,只要让武冈尽可能回到半个世纪之前便行。
武冈王城公园前,老武冈的风貌,刻在一块大石头上,你尽可能去琢磨那些地名,什么宫、殿、府、庙、学院、局、文场、馆等等,就是一座标准王城的构架。
再论凌云、花塔与南塔,三塔成线,立于丘陵之上,互相呼应,镇守着武冈城。武冈城又分内城与外城,从宋时至明,武冈人栖息之地,被青条石城池精心呵护着,抵御着外来人不怀好意的觊觎。
让武冈恢复到半个世纪之前,就是一座比横店影视城更牛逼的影视城。它是天然的,是全国唯一的青条石城池。
武冈一楼(同保楼)一府(新建岷王府)一园(都梁文化园),是可以“三潭印月”互相呼应的,虽说都是后建的人文景观。但建了便建了,不能让斥巨资的岷王府在阳光下暴晒而没有填充与王府相关的内容吧。应该植入相应的內容,终究花了不少银子呀,不管怎么说,旧的明王府踪影全无,重建一个,也不错,只不过不能“烂尾”。
用整体的眼光来重构武冈城,着眼点应该是恢复到半个世纪之前。
疫情之前,因为要写《武冈文化密码》,又逡巡了大半个城池。发现政府对老院子有规划,只是“冻结”了一些老院子,不让拆。我倒觉得初衷不错,只是后来雷声隆隆雨点小,院子主人有怨言。武冈有模有样的老院子应该不少,让民间投票,选出十个老院子,做特色民宿,古城老院子游,政府支持,给点无息货款,统一规划,老院子恢复了,还应引导经营。我觉得可以让传统的“打豆腐做卤菜做猪血丸子红姜红蒜红鱼红肉米花”等等技艺开放进院子。客人被引导住进院子,陪着客人釆购原料,指导客人制作猪血丸子或者别的,做的丸子经过烘焙,是可以让客人带走的。这样,宣传到位,是可以吸引流量的。
穿城河不能允许生活废水流入的。记忆里的一大一小两河,水清凛得是可以俯身直饮的。武冈以后的人们,是拿着古城不知如何规划,拿着金饭碗讨米。武冈还有两个金饭碗:中国铜鹅之乡与中国卤菜之都。武冈发展不起来,不汗颜吗?
武冈这辈子做不了工业城,数码城抑或商业城,武冈只有一条路可走,以270年的王城,后来的黄埔军校,还有李道纯,我总结为“一城一校一人”。李道纯学术上的修为超过周敦颐的,只是被武冈人忽略了。加之武冈的美食小吃,武冈只有一条路,走文旅路,除此,武冈无路可走。在湖南境内,武冈独特的文化,是别具一格的。
说说武冈近四十年的官员,水平当然没有差到特朗普水平,但应该到不了中国官员水平的平均值。这些年来,武冈主政官员能人乏善可陈。有能力的官员,应该情商智商俱佳,懂管理有胆略并有大文化的格局,很可惜,武冈少有。武冈近几十年的主政官员,应该是对不起武冈老百姓的。
这个观点不针对任何官员,也不宜对号入座。自2012年,政治生态向好,大大的执政理念,使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把中华民族带向未来。你做为书记,市长,局长,应该有开拓意识。倘若明哲保身,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你耽误的是一城一市一局的良性发展。中国前行,方方面面都在提速。600公里每小时磁悬浮,北斗系统,5G,港珠澳大桥,天眼等等,已把世界甩在身后,我们没有理由不往前。武冈发展加速,依仗官民齐心并互动。
武冈人自己要明白,只有这条路可走,文旅加美食,走通了,就是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