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高考三十年有感

高考三十年有感

自在翱翔 龙眼 2007-06-11 21:31 1

(首先申明,不是我写的)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了。

“高考”,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它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所办的大学没有现在的十分之一,升学率不高,能进入大学之门的确实廖廖无几,考取了大学,就等于跳出了农门,成为天之骄子。

大学——中学生向往的天堂。中学时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想当科学家、工程师、进入高一级科学领域,为祖国争光。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他们认真学习,发奋读书,以最好最优秀的成绩迎接“高考”,考取自己最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最美好的梦想。

一九六六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中央文革发出了 “取消高考”的通知,举国上下一片沸腾,学校里更是大张旗鼓,整个校园被“取消高考”所笼罩。

从此,“高考”这个名词消失了。

几年后,别出新招:“大学还是要办的”、“要从工农兵中选拔大学生”。这样,进入大学之门,就不需要过“高考”这一关了,取代它的是一个富丽堂皇的新名词“工农兵大学生”。这个“工农兵大学生”,对于某些人来讲就容易多了。从当时的生产队、大队、公社到县里各级,名义上是各级“选拔、推荐”“工农兵大学生”,而实际上是一个权力的抗争,是一个“走后门”的极好机会,公社书记、大队支书的儿子、侄女、外甥、姨妹、表弟等等都有份,还有副级呢,他们也有亲戚要推啊,这样,他们就只有排队了,当时确有报道:某某大队的推荐名单已经排到今后八年了。这就是所谓“选拔、推荐”优秀的“工农兵学大学生”!

这些“工农兵大学生”中,有的连初中都没读完,被选送到大学后,根本无法上课。笔者下放的那个大队,有一位被推荐到湖南大学读书的大队支书的侄子,到学校读了一个月就被退回来了。还有更可笑的,一位湖南师范学院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分配到公社中学教高一语文,笔者刚好在这所学校临时代课,她的语文课不知是怎么上的,一篇课文念不断句,上课漏洞百出,搞得学生捧腹大笑,批改作业,错别字连篇。她也来个别出新招,把语文课变成唱歌课,一上语文课就唱歌,省事得多。一学期后,学校就把她放到初中去了,又一学期后,她就被安排到大队小学教书。这样的教师留在教师队伍不是误人子弟吗?

笔者是老三届,正当奋发图强,迎接“高考”之时,却风云突变,梦想成了泡影。迎来的是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此,大学之门不为我开,在农村摸爬滚打十年整,学会了一身犁耙工夫,练会一身农活本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起早贪黑,为工分而劳作。

1977年,党中央作出了恢复“高考”的英明决定,当年老三届还不能全部参加。1978年,允许老三届学生参加“高考”,好似梦中惊醒,寒窗苦读十二年,农村又苦苦煎熬整十年。三十而立,“高考”一博。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以优异成绩,在下乡的公社考上了大学,圆了十几年来的大学之梦。

“高考”是神圣的,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开始就有了科考制,一直沿用到现在。“高考”公正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真正的选拔人材。十年动乱时期的“推荐、选拔”“工农兵大学生”,把整个国家搞得乌烟獐气,“开后门”、“拉关系”成风,教育质量明显下降,科学事业停滞不前,国民经济日暮途穷。如果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恢复“高考”后,学习风气大有改观,教育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倡“重视科学,重视人材”、“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科学事业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一番又一番。

三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策稳定,人心所向,科学发展,国富民强。这是改革开放结出的硕果,恢复“高考”只是改革开放总乐章中的一个小乐章,但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兴旺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年“高考”,要为国家输送上百万的大学生,而国家每年又要培养出上百万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各个科学领域,他们是国家之栋梁。总之,“高考”给国家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愿“高考”永远年轻,永远焕发出青春活力!

阅读 8307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都梁月

拜读维明兄大作,谨致问候!

1616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