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乡间旮旯里的动人画卷《湖南工人报》

乡间旮旯里的动人画卷《湖南工人报》

林日新 2022-01-29 17:31

乡间旮旯里的动人画卷《湖南工人报》1月26日

乡间旮旯里的动人画卷

——读《邵阳文库·周伟卷》

20220126104744438.jpg

●林日新


  我深深地体会到,周伟“用心在乡间旮旮旯旯行走和思索,关注那些沉默的灵魂”,他在用那如橼之笔,用诗意的眼光充满感情地描写乡间父老乡亲,叙写这些平凡、朴实而又真实的人生。


  近年来,我一直迷恋着周伟的新乡土散文:原汁原味的乡村语言,真真切切的巫傩风情,平平实实的乡间词韵……他的散文很美,散发着一股股淡雅的泥土芬芳;很新,像刮来一缕缕清凉的雨露新风;很涩,流淌着一阵阵乡野的悲悯情怀;很奇,使用了一套套精致的创作技法。他的散文既有自然的美丽与氤氲,又有乡村的颓败与苍凉;既有大地的神奇与礼赞,又有乡愁的牵挂与远逝;既有生命的宁静与美好,又有人生的无奈与悲怆。

  最初读周伟的散文是在二十多年前。我清楚地记得,那篇散文名为《一个字的故乡》,是一篇非常干净、纯粹、优美的散文。文中,他用三个简短的故事来描述故乡。他说,“故乡里最长最长的一个字是等,最深最深的一个字也是等”;“故乡里最美最美的一个字是怀,最暖最暖的一个字也是怀”;“故乡里最怕最怕的一个字是单,最真最真的一个字也是单”。仅仅用简单的三个字:等、怀、单,就真真切切地把世人心目中最熟稔最挚爱最留念的故乡刻画在读者的脑海里。从此,我便记住了这位年轻的本土作家,喜欢上了他的乡土散文。

  近日,我发现“邵阳文库”有《周伟卷》,立即把它放入“购物车”里。三天后,我捧着这本散发油墨香味的书,如饥似渴地看起来。这书分9辑,共收录了70篇作品,计30万字,涵盖他2016年以前的大部分优秀散文作品。看早先读过的文章,如《一个字的故乡》《乡村女人的风景》《我们生活清汤寡水》等,就像与老友重逢,即使走马观花地浏览也能了解其中大致内容;对没有看过的文章,如《大地静美》《耕堂荷韵自然心》《永恒的背影》等篇章,则必定慢嚼细咽,方可品出其中妙处来。

  周伟的散文朴实而干净,特别在传承和解读乡村民俗风情的文章中,“有深情,不矫饰;有力道,不粗鄙;有质地,不拖泥带水”。

  我尤其欣赏周伟散文中的奶奶形象,他散文中那个无处不在的奶奶形象格外吸引人。奶奶并非作家的亲生奶奶,她是祖父的续弦,父亲的后妈,与作家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这个奶奶没有亲生的孩子,但她视所有孩子为己出,真正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致作家如今回忆起来仍然是温暖满满:“一路走着,我始终都有一个信念:走,走,走,走过去就是家了!家里有奶奶,家里有红彤彤的煤油灯,家里有烤得喷香的红薯,间或还有两个荷包蛋,浮在油汪汪热腾腾的汤碗里。”(《生响》)虽然“奶奶从无生养,却生养得更多,亲人更多,这无疑源于奶奶无私的爱心和执着的责任心”(《风垛口的老屋》)。奶奶待人真心实意和重情重义,“善塘院子不管哪个,只要一声喊,奶奶就赶紧踮起小脚,满院子里跑,把个脔心把把都捧出来了,把家里珍藏的宝贝疙瘩也毫不吝啬地献出来”(《怀沙》)。可以说,奶奶已成为作者做人、处世、为文的精神灵魂。哦——补充一下奶奶的姓名:“直到奶奶过世的时候,我才知道她的大名叫王仁春,和迎春花同音。”(《迎春花》)奶奶就像生长在山野中一朵带露的迎春花,让她的清香和美丽温暖和滋润着人们。

  周伟的家乡洞口与我的家乡武冈相邻,曾属一县所辖,其间的民情风俗、俗言俚语、生活习性同根同源。因此,读起他的散文来,就像在阅读自己的历史,品味自己的生活,文中的人物就像自己身边的乡里乡亲,叔伯兄弟,亲朋好友……我深深地体会到,“他用心在乡间旮旮旯旯行走和思索,关注那些沉默的灵魂”,他在用那如橼之笔,用诗意的眼光充满感情地描写乡间父老乡亲,叙写这些平凡、朴实而又真实的人生。

  第二十六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授奖辞曾对他的作品给予非常准确的评价:“他对乡村的执着守望令人敬佩,他作品朴实有力,与乡野有着真正的骨肉和血脉联系,展开的是一幅幅动人的乡村画卷。他对人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对生命的坚定信仰,对人性善良的召唤,使作品负载了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微信图片_20220129172946.jpg

阅读 248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