廻马山情结(一)
廻马山,位于湘西南祁邵丘陵之中,在“黔巫要地,天府名乡”的武冈市它虽“名不见经传”,但在我心中它可与雪峰山、衡山、岳麓山……比美!
它海拔只633米,由北向南倾斜,植被茂盛,森林荫蔽,以松树、杉木、枫树为主,远处遥望,活像一匹马,头饮资江水。传说,天马行空,往东飞奔,口渴,突见资江水绿,回头狂饮,天帝惩罚它,化为一座山,人们叫它廻马山。
山不在高,有故乡情结则美!
1965年,我开始了教书的生涯,学校就在廻马山脚,家就在廻马山肚眼儿处,门前是东大路,离县城20公里,处朱溪桥与荆竹铺之中。传说从明代开始在此设立茶亭,官方给茶亭3亩田,耕种这3亩田的人常年供应南来北往的过路行人的茶水,茶铺子的称号由此而得。可惜1958年大跃进时将亭子拆毁。
解放前,茶铺子是大地主曾卧林(1922年湖南省议员、武冈县中第一任校长)的庄园,佃农曾凡英率子子孙孙辛勤耕种还是食不饱肚、衣不遮体,他老人说:“天马不该回头,迴马山脚出不了官、发不了财。”财是没发了,人是发起来了。凡英老公公这一老蔸发起了150多人。如今,科级公务员三人;博士生学历三人;持美国绿卡的二人,现留学新加坡的一人;博导一人;研究生学历的5人,大专学历的近30人。其盛洋洋者矣!
茶铺子因背靠廻马山,烧柴有的是,不过,封山造林的那几年(1979-1984),大家只能上山挠树叶。
记得1980年的一个星期六,我带着孩子刚回家,老娘就说:“少晖、少石,叶笆、背篓准备好了,去给奶奶挠叶叶。”他们两个活蹦乱跳的出了门。放学回家的孩子们,都各自杠着叶笆来到了廻马山。孩子们在一起,就像一群山麻雀,快活极了。突然,曾维亮大声呼朋唤友:“快来看,这是什么?”大家围了拢来,年岁稍大的曾维斌说:“手榴弹!”曾小勇说:“生锈的,没用!”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
“只看还响不响?”
“锤一锤试试看。”真是少年不识‘险’滋味!
于是,捡来了石头,你一锤,我一锤的锤开来。手榴弹捶打得遍体鳞伤,没响。
“烧一烧试试看。”又有人提议。天呀,这是一群只十岁左右的孩子,文化大革命中诞生,什么都不懂。我的两个儿子也在场。
于是,各人从各人的背篓里抓一把树叶,堆放在手榴弹上,曾小雄飞快的从家里拿来了打火机,十几个孩子团团围住柴火,柴火窜着火苗,熊熊燃烧。孩子们聚精会神,伸着脖子盯着柴火堆。
“嘭”的一声,柴火飞上了天,手榴弹垂直冲上天,爆炸了。孩子惊呆了,锄地的、种田的、做家务的都往响声处跑,只见孩子们惊惧之余,又活蹦乱跳开了,拍打着身上的柴草,个个灰不溜秋的。老天爷保佑,没有伤及一个孩子!
这事很难解释,大家都说,烧手榴弹的地方离我曾家父亲的坟地不到五米,这十多位孩子都是他的孙子或玄孙子,是他显灵,保佑。
在导弹学院当导师、专稿微波研究的邓发申(我儿子的姑爷)的儿子也在场,听了这惊骇的消息诙谐的说:“我要造一个验鬼仪,把鬼神在阴间的活动,像收看电视一样的收视。祖先的保佑是靠一种微波传递,只是我们还没有研究出这种接收器,接收不到这种极微极微的波段而已。
好有趣!这手榴弹从哪里来?
(待续)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尹聪昧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