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书坛俊杰·记著名金石书画家李潺

书坛俊杰·记著名金石书画家李潺

张辛汗 李潺 2009-06-16 09:38 2

长沙古城,依傍着日夜流淌的湘江。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上,有座名列全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这座闻名中外的书院,就像湘水一样源远流长,在长达千年的文化接力赛中,它包容着八百里洞庭的气魄和三湘四水的精魂,乃是一位最终的胜出者。它超凡的风骨,是由无数不朽的文化人的人格链接而成的。悠悠千年,薪尽火传,这座书院便有了灵魂,有了精神,也有着许多美好的憧憬和梦想。时至今天,它仍然是一个活着的文物,不愧是湘楚文化的代表。

“惟楚有材,於斯为盛”这幅千古名联,自豪地立在岳麓书院门前,仿佛是有意要将千年湘楚文化的群体才智和代表人物骄傲地一一抖落出来,其中就有朱熹、张拭、王阳明等世界级的顶尖高手;还有周敦颐、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名震四海的骄子;更有蔡锷、黄兴、毛泽东、蔡和森等改天换地的英雄,他们都曾是这座书院的学人,诚如江堤先生在他的《山间庭院》中所言,“这些英雄人物哪怕只出一个,也会让这座庭院光耀千秋”。

除地面上留存的千年书院之外,在湖湘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还相继从地下发掘出了“马王堆古墓”、“走马楼竹简”、“子弹库帛书”、“里耶秦简”等文化瑰宝。地上地下,山山水水,无一不是湘楚文化深厚的积淀。因此,如何弘扬湘楚文化,便成了湖湘代代传人肩上的重任!本文要写的著名金石书画家李潺先生,便是无数甘愿为弘扬湘楚文化献身的仁人志士中的一个典型。

提起李潺,不仅在湖南尽人皆知,在海内外也早有颇为深远的影响。先生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直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南书画》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被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日本尚泉书道会、加拿大世界书法家协会、香港国际画院、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等五十余家文艺社团聘为顾问。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供职于湖南电视台。

诗书画印“四绝”,人穷毕生之力也难精一门,而李潺先生不仅在金石、书、画上自成一家,且在诗词创作上造诣颇深。早在1980年,他的小楷书法作品就入选了《书法》杂志;1985年又是湖南第一个入选了第二届全国书展。随后,《李潺书法选》、《李潺印选》、《李潺手书诗选》以及由他主编的拥有一百余万言的当代第一部地方文学志《都梁文钞今编》,皆相继由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外,他还有两千余件作品在全国诸多报刊、展览、碑林发表展出。

李潺的诗书画印,不仅只是他独具风韵的艺术创造,同时,也是他心底波澜的宣泄,是其独立特行的人格表现。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像攀登珠峰、极地探险、航天寻秘的英豪们那种敢于探索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强雄气魄。因此,人们公认李潺的“四绝”,的确非同凡响!

一个艺术家要立得住脚,一靠人品,二靠作品。人品和作品都集中表现在三个字:“真善美”。只要翻阅李潺的作品,你首先就会强烈地感到他是一个真诚的自然之子。数十年来,无论风霜雨雪,苦辣酸咸,他总是以自己的全身心去拥抱自然,拥抱生活,不倦地去探索天地造化和生命的规律。因此,在他的“四绝”中充分地体现出了他对弘扬湘楚文化的“天人一体”、“大道自然”的追求。他的篆刻攻大写意,独创草书入印,即具古朴风韵,又显时代精神;他的花鸟画从书化出,染金石之气,显雄浑之骨;他的诗词立意高远,语言淳朴,含蓄蕴藉,情真意笃;尤其是他的书法,五体皆备,倡导雄强书风。其小楷工整严谨、宽绰灵动。其狂草布局奇诡,笔墨奔放,抽象中显具象之态,具象中含意象之情。既有北方碑味之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帖韵之精魄灵气。无论他笔下、刀下的一点一画,都充分地显示出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力。李潺先生自幼就具有的倔强、扎实、豪迈的情性,和他雄视天下、敢为人先的顽强意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强烈的。记得七年前,我读过《李潺印选》之后,欣喜难眠,曾披衣坐起情不自禁地写过一首五绝:“方寸容天地,山河入梦来。风雷刀下走,大气出灵台!”艺术,本自心灵迸出,全在乎情性。一个真正有造诣的艺术家,在进行诗书画印的创作时,只要挥毫濡墨便会情涌、兴起、神来,意在笔先,奇思喷溢。一落笔便风驰电掣,天马行空,虎啸龙吟,山摇水沸!或豪放,或婉秀,或疏朗,或朴茂,无不涌动着性灵的波澜。面对李潺的狂草、大篆和草书入印等艺术作品,首先闯入眼帘给人强烈冲击的并非字画的笔墨技巧,而是它所包容的内涵:或洪荒大漠,莽莽云烟;或舟楫樯桅,翩翩帆影;或昆仑头白,沧海潮生;或明月清风,林间花满……他以那有着明显理性内涵的具象、意象、抽象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以那充满智慧和灵气的波谲云诡的章法,无不显露出有限孕无限的鬼斧神工,从而,创造出了单纯的传统笔墨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从他的作品中,使人感受到一种阳刚大气的同时,还会看到一种探幽发微的研究精神。他用自己的生命融入作品之中,创造了一种空灵无我的境界,极好地诠释和弘扬了中国诗书画印的传统。

人民是艺术的母亲,母亲承认了这个独立特行的儿子。

这些年来,在国内,先后举办的数十届“全国名家书画展”中都有李潺的作品。不仅出现在济宁、桂林、郸城、淮阴、临沂、周口、仪陇、太原、合肥、杭州、广州、常州、泰州、海口、台北、呼和浩特等地。在国外,他还先后应邀参加了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举办的数十次国际性书法大展。

名震世界的常德诗墙和泰山碑林、衡山、翰园、龙山、东坡碑林、屈原碑林、浯溪、太白、三清山碑林、西王母、大鼓园碑林,乃至北美碑林和四国摩崖碑林等数十处碑刻园林,都有他的作品勒石。泰山、钓城、中南、子昂、内蒙、孙膑等数十家博物馆、书画院也都珍藏了他的作品。1990年与199年,他还曾应邀赴日本东京和新加坡讲学。1999年与2000年,他荣获了中国文联等单位相继评出的“全国百杰书法家”的光荣称号。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化时报》、《新闻人物报》、《东方时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书法报》、《成才之路》、《湖南日报》、《湖南画报》和菲律宾《商报》、日本《读卖新闻》等海内外八十余家报刊,都对李潺进行过专题评介。他被录入美国纽约《1997年世界优秀人物录》、英国剑桥《20世纪世界2000名杰出人物传记》、香港《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大辞典》和《世界名人成就录》,国内出版的书画家辞典、名人录、书法集等等共有百余部集,都有关于他的介绍。他的作品被收入《中国古今书画名家选集》、《中国书法全集》、《中国名胜诗文墨迹大观》、《20世纪中日书画名匠集》。2003年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冠名十周年之际,在出版的《十一位省级书协主席作品集》系列中,就有《李潺专辑》。真可谓声名远播,四处花香。这一切所表达的是什么呢?乃是沉甸甸的两个字:信任。

人民信任李潺,李潺忠于人民。

身怀“四绝”的李潺不仅以自身的艺术创造回报人民,更可贵的是他认识到,弘扬湘楚文化光靠一个人拥有超凡脱俗的技艺还远远不够,只有动员和组织一个又一个文化群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弘扬博大精深的湘楚文化。他认为文坛艺苑不仅只需要具有独创精神的艺术家,更需要具有舍身忘我精神和能力的组织者和活动家。他认为活动家的奉献,常常会超越艺术本身。

为了弘扬湖湘楚文化,李潺不仅深入学习研究,而且不辞辛劳地四处宣传,以求发扬光大。泰安、曲阜邀他讲学,他摆脱一切私事的纠缠,按时前往;常德、益阳、沅江请他,他不顾有病在身,带着药品同行;烟台、大连、旅顺、青岛相邀,他不顾旅途劳顿,前往讲学并进行现场表演。他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1990年,他应邀赴日本讲学时,分别在日本东京港区青年会馆、町田公民会馆和尚泉书道会讲习所,作了题为《中国现代书法思潮》、《日本书道在中国当代书坛的反映》和《金文概谈》等精彩演讲。难忘在日本的一次现场书法表演中,为了满足众多热心观众好奇心的请求,他蘸墨挥亳,以他娴熟的笔墨技巧,顺书、逆书、横书、反书,八面出锋,绕桌一圈便写成了一幅唐诗作品,正如他自作诗所云:“八面走笔桌回环,飞腾狂草看客呆。”其笔画真是润如春雨枯如雪,停如卧虎走如龙!赢得掌声雷动!日本的行家们赞誉他“是我们东方文化的骄傲!”

他成功了!然而,从他那张瘦削而刚毅的面庞上,却捕捉不到一丝成功的微笑。李潺,这个出生在大山丛中的山里汉子,从小就有一种像大山一样倔强的性格和气质。他,总是像大山一样在静静地沉思:面临崭新的电子时代,湘楚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该怎样去寻找和创建自己发展的新途呢?湘楚文化的精髓究竟在何处呢?应该怎样才能继承和发扬湘楚文化的辉煌呢?他常常彻夜难眠,心想个人的成功并无伟大可言,只有努力弘扬湘楚文化,才是一桩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他立志要为此献出毕生精力!

1943年7月,李潺诞生在湖南武冈。父亲是个手工织布的机匠,成天像机器人一样脚蹬梳板手扯梭头,磨筋损骨地劳作。母亲是个一字不识的家庭妇女,除了烹茶煮饭浆衣洗衫,就是喂猪打草。这样的贫苦农家,唯一的希望就是望子成龙。就为这,父母亲没日没夜地拚命苦干,织布赚的,喂猪赚的都统统用于送儿女上学。

苦难,本身就是一所学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七岁的李潺终于考取了贵州大学中文系。从上大学那天起,一个作家梦便悄悄地在他心上拉开了序幕。他满腔热忱地搞业余创作,写诗,写散文,文思泉涌。他的天资成全了他,作品不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每月都能得到一些稿费弥补伙食,他高兴极了!年轻人以为自己的人生从此就风和日丽了!殊不知在那红海洋波涛汹涌的年代,他竟然成了“走白专道路”的典型。批判、检查、反省、指责、训斥、鄙视、咒骂……纷至沓来,一个被疯狂扭曲的时代,疯狂地扭曲着一个纯正的灵魂!

年轻气盛的李潺忍受不了这种屈辱,他气得病倒了!告假回家治病,讵料复学时校方说他“超假”,早已将他除名了!

除名就除名,一气之下,他离开学校回到了山城,在家乡武冈制药厂当了一名宣传员。他和几个爱好文学的年轻朋友,共同创办了一个叫《心灯》的油印刊物。他们祈愿文学就像心上的一盏明灯,照亮自己的人生征途。

然而,这些年轻人却一点也不曾察觉: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残余的魔道总是想借尸还魂,在一片山呼“万岁万万岁”的浪潮声中,人变犀牛的畸形时代已悄然来到。当大部分人都已变成犀牛的时候,两脚直立的人便成“怪兽”了。

几个“怪兽”创办的《心灯》,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反动刊物”,李潺为首的文学社团被打成了“反革命集团”,公安巳将其定性为“反革命案件”。于是,一连串灾难便接踵而来:与李潺同办《心灯》的朋友,两个投河,一个跳塔,无辜地牺牲了三条年轻的生命!李潺被拘留隔离审查,进一步被拷问、逼供、批判、斗争、亮相示众……等待他的是牢狱之灾!

幸亏省城来的一位有良知的作家,在鉴别作品性质时,说《心灯》不是反动刊物,这才将李潺改为了“内部管制”。从此,他失去了工作,成了生活的弃儿。

李潺苦闷至极。母亲怕他闷出病来,便说:“写文章犯法咱就不写,写字总不会犯法的,还是写字吧!”是的,写字。写字总不会犯法的!《李潺书法选》自序中说过:“为避灾祸与求衣食生存,四处书写毛主席语录及摹画光辉形象、革命圣地。乌云翻滚之时,政治压抑之中,书法成了心中的慰藉与渴望黎明的倾泻。研习更趋激情与深沉,遂以书名噪乡里。”

“名噪乡里”也非易事。他总是夜半起来磨墨临池,从颜真卿《多宝塔》入手,涉猎楷、隶、行、草、篆历代碑帖三十余种。习篆后又学刻印,没有石头,便到济水河里去摸质地较软的楚石,刻了又磨,磨了又刻;同时还习绘画,并学作旧体诗词。向武冈老书法家张鲁先生学帖,向刘远普先生学碑,用功甚勤。其间,感谢一位姓雷的亲戚雪中送炭,将其家藏碑帖二十余种借与他,使他大开了眼界。与此同时,他曾看尽了武冈城里所有铺面的招牌、方圆百里所有寺庙的楹联匾额和山山岭岭的断碣残碑。读的多了,看的多了,想的多了。到后来,看山山像字,看水水像字,江上飘扬的风帆像字,路上穿行的车马像字,树木花草像字,高天流云、地下鸟兽……都是字,都是画,都是诗,都是印!宇宙天心,人间万物,无一不是一点一画,一字一词。李潺眼花缭乱,他疯癫了!他闯进了艺术的桃花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成“书痴”了!

一痴便痴了十年。

1972年早春,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他揣着自己的一卷创新书作,悄悄地走出了山城,第一次走向了山外的世界。竹笠芒鞋,风餐露宿。他像一个苦行僧求仙问道,漫游东南诸省,为时一月有余,行程五千多里。沿途拜访了长沙周达、苏州费新我、杭州沙孟海、上海方去疾等前辈先师。此时,他还饱览了朵云轩、荣宝斋的诸多古人法书珍品,且用心游览了许多名胜,那一切,都使他悟得了许多……

他在山外看到了另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世界,同时悟出了“完美”对后人也是一种束缚;他看到了高峰,同时也悟出了“高峰”对跋涉者也是一种阻碍。古往今来,有多少风流人物面对“完美”、面对“高峰”,心卑气短,望而却步。而李潺却不,他想到了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句“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他终于悟出了传统与创新的衔接点,他下决心要做“鸥”做“鹤”!

1982年春暖花开的四月,他进入了人生中一个崭新的阶段,被调到湖南电视台从事美编工作。此时,年近四十的李潺终于结束了十余年颠沛流离的漂泊,得到了一方用武之地。

当“中国书法热”以波澜壮阔之势席卷大地的时候,李潺意识到这种文化热潮是社会的兴盛,人性的解放,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苏,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如何用文化艺术的声音唤回丢失了精神家园的灵魂,引导群众性的书法热潮健康发展;如何弘扬湘楚文化,让人们振奋起来,共同浇灌书法艺术之花,这是每一个文化人应尽之责!对于当今世界来说,一次讲学,一个论坛,一次展览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而电波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只有卫星频道的电波可以超越族群、国界的限制,可以打破时空,使优秀的湘楚文化为人类所共享。想到此,李潺欣喜若狂了!他工作在电视台,电视这一进入千家万户的“魔方”提醒了他,率先在全国开创了用电视弘扬诗书画印的先河!

早在1984年,李潺便毅然放下了手中的笔,扛起摄像机走出书斋,沐风栉雨,披星戴月,不辞劳苦,走遍了三湘四水,精心编导、拍摄了《翰墨与衡州》这部中国第一个以电视弘扬书画艺术的专题片,形象生动地向世人展示了古老衡州的传统文化艺术。紧接着他又摄制出了《齐白石》、《湖湘书艺录》、《墨海游龙》、《浯溪碑林》、《麓山名联》、《湘绣》等五十多部集电视专题片。他所开创的“荧屏与书法”栏目,也成为了中国电视界第一个以电视弘扬书画艺术的栏目,这个栏目以其崭新的独特的面目,得到了广大荧屏观众的热爱和赞颂。

李潺首开先河的“电视专题片”,全面系统地向海内外亿万观众介绍了湘楚历代书画艺术精英人物及其优秀作品,为推进书画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开拓出了一条电视与诗书画印结缘而走向社会的新途。与此同时,他又通过湖南老年电视大学的活动,组织并主持了“海内外书画家作品选萃展览”,随后又集结出版发行了《书画家作品选萃》一书。1993年,他以显著的业绩被成为了湖南电视台的主任编导。

与此同时,李潺还利用电视举办了展览30多次。第一次举办的“湖湘书画大赛”就很有影响,参加的有三、四千人,到现场出席开幕式的有三、四百人,这些先行者后来都成为了全省各地市弘扬湘楚文化的骨干。在纪念中日邦交25周年之际,又举办了“中日百人书法展”,引动日方也派来了多达21人的代表团,那是湖南书坛最大的一次文化活动。接着在衡山召开的“首届国际书法研讨会”,又有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来人参加研讨。2000年,通过省直书协组织,全省有40多人在石燕湖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首次“大型理论研讨会”。

最令人难忘的,在海内外最有影响的,还要算是1988年由李潺发起并举办的“龙年国际书法电视大赛”。那是湖南乃至全国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次全球性的群众性书法活动。历经一年多时间,共收到1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作品31000余件,经过以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为首的评委会的评议,评出千余件获奖作品,于龙年元宵节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了《墨龙颂》颁奖电视晚会。海内外热情洋溢的贺信真像雪片一般向湖南长沙飞来!第二天,获奖作品展览又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展出;同年4月21日,又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由周谷城、方毅、杨成武等中央首长为开幕式剪彩,盛况空前,中外赞誉,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然而,成功的后面,该有李潺多少心血、汗水和热泪啊!发起组织如此空前浩大的电视大赛,谈何容易?是他,磨破脚板也磨破口舌筹集了近三十万元经费;是他,骑单车跑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寻找办公用房;是他,三番五次四处致函邀请评委;是他,主编《墨龙颂报》并拍摄电视镜头,及时报道大赛实况;是他,筹办电视颁奖晚会,又筹备展览活动;也是他,最后编辑出版发行了《龙年国际书法大赛获奖作品专集》……圆圆满满地做好了这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此中有多少繁杂琐事,有多少细微末节,有几多通宵达旦,有几多喜怒哀愁,即使现代电脑也无法计算出来。有心人不妨仔细地瞅一瞅,看李潺头上平添了几多白发!因为超负荷运转,他越来越消瘦了。他担心自己可能累倒再也爬不起来,曾经在口袋里留下过一张纸条:“……我没有什么企求,唯一的就是希望书坛的同仁们知道我是累死的,我就心满意足了!为弘扬湘楚文化而死,死有何憾?”

书坛有幸!李潺没有死。一棵被苦水浸泡出来的劲草,是经得起严寒酷暑的。李潺如今仿佛更年轻了!一个艺术家成长的经历和人生追求往往将成为世代流传的故事;一个崇高的人格往往会在人们心上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李潺正是为此在不懈地奋斗。一个伟人说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正向知天命之年走去的李潺,在弘扬湘楚文化方面后来又有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1991年6月,由湖南省委省直工作委员会创办起来的“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历经了两次换届选举之后,第三任主席之职众望所归地落在了李潺的肩上。一个群众文艺社团的主席之职,本是没有什么级别、权威、私利可捞的,它需要的是牺牲和奉献。李潺想:省直书协原本就是离退休老干部自己创建的一个精神家园,自己是省书协的班子成员之一,兼管好这一块书画界的“精神家园”,也是为湘楚文化培花植树,让湖南文坛艺苑更加繁荣昌盛起来。既然大伙信赖,寄望于我,那就干吧!

六月份上任,离国庆50周年大庆只有三个来月时间,那就先办一个国庆大展吧!想来容易做来难。办个大展首先要的是经费,找谁去要钱呢?先把协会历年来的积蓄拿出来吧!殊不知协会不但没有分文积蓄,反而欠下16000多元债务。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而此时此刻,国庆大展这桌“筵席”的筹办,却全落在了李潺这位“巧媳妇”的头上了。他急如星火地四处求助,找企业,寻老板,求熟人,也不知跑了几多路,求了几多人,遭了几多白眼,听了几多闲话,甚至有人背后还说“一上台就想捞票子,真是想得美”!

不管它!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李潺终于以自己的人格担保借到了宝贵的三万块钱。有了钱,戏便开锣了!碰头开会、紧急策划、征集作品、评选装裱、租用场地、筹备开幕、计划编书……等等一切,千头万绪先要扯清经纬,然后就是动员大家动手,有分工,有合作,一个钉子一个孔,一个脚步一个印,也算不清有多少具体的事要一件件一桩桩去落实。只说租用省博物馆的八个展厅,先联系,找头头,讲费用,布场地,李潺依然是骑着他那辆四处都响只有铃子不响的破单车,来回奔波了二十几趟方尘埃落定。

待到国庆开展,盛况空前不说,值得称道的是李潺又出了新招:展出一个礼拜,每天安排了八至十个书画家在展厅义写义画。要字画的观众只需花三、五十元买一张宣纸,抽签排队即可得到诸多名家字画。此举惊动了省会长沙,每天来观展的人络绎不绝,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后来还发现有不少收藏家出钱雇人排队抽签,乘机做了一笔本小利大的买卖。因为社会影响大,电视台、电台、报纸、刊物等省内外几十家新闻媒体也都蜂涌而至,国庆前后几天热闹得沸沸扬扬!大展中义书义画,纸钱就收了三万多元,还了一笔大债,办了一件大事。从那以后,省直书法家协会的名气大了,劲头足了。

在新的形势面前,李潺想,求生存只是手段,求发展才是目的。于是,他与主席团成员集体研究之后,便切实地制订了可行的计划,而且不断用创建性的新招,顺利地闯破了“人事改革”和“学术研究”两道难关。在“人事改革”上,借鉴企业的聘任制,请原任干部自报家门负责一项具体任务。通过自愿自报,很快组建了“七部一室”八个干实事的部室,即:书法部、篆刻部、国画部、教育部、编辑部、帛书艺术研究部和办公室。会员也由原来的200来人发展到600余人。指挥机构健全了,队伍壮大了,人员素质提高了,大家筹集经费,枪也多了,战斗力就更强了!

近五年来,“省直书画家协会”举办了展览15个;访问表演60多场次;开展艺术沙龙笔会活动和召开研究会,与各大宾馆联谊的有30多家。同时,到南岳、桃花源、张家界、岳阳楼、南洞庭等地进行名胜采风10多次;还和山东进行了两次互访交流,同时举办了两次“湘鲁省直书画展”,在全国都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与台湾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国画展”。与此同时,还创办了《省直书画》内刊5期;编揖出版了《国庆50周年展览作品集》、《省直优秀书画作品集》和《论文集》。

最令人欣喜的是在书法艺术理论这块贫瘠的园地里,李潺和朋友们潜心钻研,终于发掘了一株古老而稚嫩的新苗,那就是对湖南帛简书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河南省对其蕴藏的大量魏碑(占全国50%),进行研究,创建了其雄浑粗犷之气的“中原书风”,而我们湖南马王堆、走马楼、子弹库等地发掘出来的帛书(占全国99.5%)简书(占全国60%),这批珍贵的文物资料,有的已经闲置了三十来年,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经过细细地探索与思考,李潺终于创建性地提出了“湖南当代书画艺术发展的主要手段,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楚汉以来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什么湖南书画界这些年来总觉得无所适从?经过多次学术研讨并进行个案分析,终于结论出了湖南历代取得巨大成就者,无一不是以继承和发扬楚文化的浪漫主义方法才获得成功的。远溯《诗经》与屈子的《离骚》、《天问》,怀素狂草、欧阳询楷书与何绍基行书,齐白石的“衰年变法”,近至王憨山的“粗犷雄风”、易图境的“忘形得意”、陈白一的“返朴归真”,他们之所获,无一不是弘扬湘楚文化的浪漫主义手法所得到的丰硕成果。

向前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性宗旨一定,以李潺为首的省直书协就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他们首先和馆藏极其丰富的湖南省博物馆联盟,组建了以李潺为会长,以博物馆文物专家、帛简研究员陈松峰先生为常务副会长的“马王堆帛书艺术研究会”。随后,即举办了两次在全国尚属首展的“帛简展览”,第一届有新加坡代表团来参展,并出席了开幕式;第二届有台湾代表团前来参展,队伍达350人之多,在海内外扩大了影响。

面对帛简研究,李潺身体力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他写过不少论文,其中就有四篇论文获奖,他的《马王堆帛书艺术初探》、《走马楼吴简三题》、《子弹库帛书初探》和《里耶秦简初论》等具有独特见解的论文,既得到了专家的首肯,也得到了书画界一致的好评。

身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李潺,并没有忽视自己在省书协担当的本职工作。他在班子中分管创作委员会,他与张锡良先生一道精心举办了“委员作品展”,又出书,又出挂历,又举办“创作委员会临书展”,搞得十分活跃。为湖南书坛开创一个崭新局面尽职尽责,奉献出了他的一颗赤诚之心!

还有诸多奉献乃是默默无声的。为了书协的义务工作,他提前从单位退养,不参予单位的美术设计工作,每月至少要少两千多元收入。他是省直书协的头头也是专干,事无巨细,总是尽心尽力,连病故了会员他都要去主持悼念活动。这些年来,他为省直书协筹集活动资金达二十多万元,而他本人却从来不曾在协会报销电话、手机等用费,逢上大型活动,通知联系,一个月的话费上千元,也等于都是他的私事。在家里,他还要对年已九十高龄的老父亲尽人子之情,对独生女儿尽人父之责,而他却总是把协会的事摆在第一位。如今已年逾花甲的李潺先生,当年扛着摄像机一口气登上南岳的那种雄风到底不再了!高血压病时时严重地威胁着他,好几次晕倒了过去,险些醒不过来了!他只遗憾《李潺画集》尚未筹齐稿件,也没有静心创作的时间,这是他黯然伤神的一桩心事。然而,他并不悔疚。他弘扬楚文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充分地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广阔无私的博大襟怀。

李潺,一个平凡的人,他用一颗赤诚的心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业迹。他不愧是大山的儿子,不愧是人民的儿子,不愧是湘楚文化的真实传人!

2004年4月9日 写于无名斋灯下

(原载2004年4月30日《书画家》报)

阅读 6367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兵子驼

青松兄,你终于还是比我早到了一分钟啊,沙发让给你了。

915年前

青松

坐沙发了!

615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