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走过的路、淌过的河、掠过的风景,在我心灵中记忆不淡,历久弥新的还是故乡木瓜桥(红军桥)
曾经的转湾公社,现在隶属邓元太镇,在武冈是比较有名的,不敢说“转湾熟,武冈足”,但至少可以说是武冈人的粮仓之一。转湾公社曾是十足的鱼米之乡,五谷丰登,民众生活幸福,全得益于母亲河一一赧水河惠顾。
我们的祖先利用地理的落差将赧水河的水通过筑坝开渠引来灌溉良田,做到了旱涝保收。在木瓜桥村到杨田村之间就用石头磊砌了有名的官坝、深坝、黄头坝、和尚坝。 在旧时官坝、深坝、黄头坝、和尚坝可以说木瓜桥和杨家桥人的命根子。
听老一辈的人讲:无论天旱多久,大家齐心往坝上磊的石头水就涨上来,溢水到圳,满圳之水灌溉稻田,年年丰收,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农业,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武冈人民修建了威溪水库及左右干渠,灌溉就更方便了。木瓜桥赧水河上的古坝就不那么显的重要了,特别是责任制后,大量农业劳力外输,很多农田基本设施得不到修缮。很多山塘水坝废弃不少,尤其是官坝就废了。
近十多年来,由于威溪水库的水用途改变,以城市饮用水为主,左干渠几乎断供,加上全球气温变暖,造成许多地方干旱,木瓜桥村也不例外。近些年,由于政府对农业的重示,又重建了深坝、和尚坝,使受益两坝之水的农田年年丰收,连老掉牙的黄头坝还在发挥余热,使六坪垄田全是种上双季稻,可是官坝就尸骨无存,连年干旱无水,许多老农被拍弃耕!
官坝是赧水河进入武冈的第一坝,是杨田村和木瓜桥村种田的主要水源。灌溉着成千上百的水田,如果建好可以旱捞保收,但现在的官坝田野上的稻田成无水之田,连续多年干旱,很多老农无力再耕,很多基本农田已经抛荒了。这时就有领导说要收土地荒芜费,后经村委撮合以每田200元的价格转包给种田大户,能生产多少粮食领导们应该清楚。大户们将稻田入保险,干旱了国家赔几百一亩加财政补贴几百一亩,他们就不会亏,个别农户种的就亏大本,农民是个没有诗和远方的人群,没有多少人知道农民的艰辛和不易,一般人就更是无法理解的,亏本还在坚守,只有自己亲力亲为的种上几亩地才知道。
范大叔今年是古稀之人,种了二亩多田,可连续久旱无雨,他花了伍佰多元请人抽水,由于持续干旱还是没有救活他的禾苗!目前已提前收割了,得一千多斤稻谷,较往年减产一半,这种情况又何止范大叔一人?没有官坝之水灌溉种田大户的禾基本上干死,有的粿粒无收!现以木瓜桥村民和基层干部都要求政府部门重修官坝,确保一方稻田年年丰收。但是目前有个别领导认为没有重修官坝的必要,群众呼声很高,要求政府重修官坝,因为她所灌溉的稻田面积有深坝的二倍之多,和尚坝的六倍之多,近年国家尚且修好深坝、和尚坝,没有不修官坝的道理,国家政策年补贴种田大户的钱不少于十万(听说今年一个大户赔十万还不行),十年就回本了。如果水利便宜,很多闲居在家的老农愿意自种,每亩产粮千多斤,种上几亩地就能自给自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国家又重示农业,就更应该修了。不修则无水,无水之田怎么种?
我呼吁:农村基层干部,国家水利部门领导重示重建官坝,群策群力,将官坝修缮一新,让滔滔河水流入稻田,提高粮农的种植质量,鼓励粮农的种粮积极性。
适者生存写二0二二年九月六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适者生存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