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俚语的妙趣 ——读许文华《俚语赏释》 《邵阳日报》

俚语的妙趣 ——读许文华《俚语赏释》 《邵阳日报》

林日新 2021-12-29 11:36 1

■新书赏析            《邵阳日报》

俚语的妙趣——读许文华《俚语赏释》

林日新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武冈市作家协会的会议,武冈市文联副主席曹巨文将许文华介绍给我,说他今年8月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俚语赏释》,把本土俚语搜集、释义、整理成书,并建议我把它推介给读者……次日,许文华就把他的新书送到了我的手中。书很厚,近八百页,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许文华年愈花甲,武冈市人,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严谨的法院工作,工作之余,喜将平时的所思所感所闻倾注于笔端,常有散文和评论在省、市法院网文化园地发表。他从小受到湘西南文化的熏陶,对俚语等特别敏感,觉得俚语生动、幽默、有趣。一听到有人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俚语,他便铭记在心,有时甚至把它记得在随身带的小本上——大有唐代“苦吟诗人”贾岛的风采。事后,他会思考此俚语的用语艺术,追寻其产生的背景以及具有的历史或现实意义。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共搜集、整理了湘西南地区的俚语570条,以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社会常识对俚语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解读和赏释。《俚语赏释》从用语层面上展示了地域文化底蕴、民情习俗和社会发展风貌等。其“词解、释义、艺术与现实意义、语例”的赏释模式,特别是“语例”的设置,让平时不涉猎武冈方言的人也能读懂、理解、应用。

俚语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方言中的俗语。俚语是民间非正式、较口语化的语句,具有地域性强、较生活化的特点。《俚语赏释》在俚语收集、体例设置和用例呈现方面主要有如下特色:

首先,本书的俚语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本书的570条俚语,从性质上看,包括了词、惯用语、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等;从形式上看,包括了双音词、三音词、四音词、单句和复句等。如“吃得咸”,明里说人的口味重,实则指做生意赚钱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把式把式,当不得个哑式”,意为只会套路不练功底的把式,不如没练过套路却有蛮劲的人;“你家有金银,隔壁有斗秤”,意为有钱财不要嚣张,人们知道你家财富的多少和来路。

其次,本书的体例分析到位,非常实用。本书编者在对俚语进行词解(包括难字解释、本义分析和用语意义的阐述)基础上,对其“艺术与现实意义”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先从字面上浅显地解释其本义,再加以引申、发散,提示其现实意义,最后给出语例。层层递进、深入浅出,让读者轻松舒适地理解。

再次,本书的语例情境设置科学,语言通俗易懂。像“拗倒码子打油”,作者为其设置的语例是:“你要做家具呀,请毛木匠来做吧。他最节约材料了,‘拗倒码子打油’。”又如“斧头脑壳锤不脱”,作者为其设置的语例是:“他饭后一支烟的坏习惯是‘斧头脑壳锤不脱’。”这类语例简洁、通俗、浅显,不管是本土的读者还是外地的读者,理解起来都毫不费力。本书大多数俚语的语例都具有用语通俗易懂的优点,彰显了作者的功力。

在当今这个大力推广普遍话的语境下,俚语存在的空间将会愈来愈小,流传的范围也将与日俱减,甚至会逐渐消失。然而俚语是民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诸多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学好普通话,不忘地方话!保护俚语已迫在眉睫。况且,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不矛盾,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普通话、方言完全可以并存、融合和共同发展。有时,能说方言可以给工作、娱乐和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

许文华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俚语赏释》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和敬佩的。

(林日新,武冈市作协副主席)

阅读 208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林日新

感谢《邵阳日报》“六岭书林”编辑刘振华先生的赏识和厚爱。此外还要感谢文联副主席曹巨文领导的信任和许文华兄的赠书。

2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