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同学QQ群里面说《春眠》这首诗有问题,同学们对我的观点表示极力反对,认为我喝了酒,其实我不喝酒三十多年了,我是认真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以我个人的经历,春天来了,我最喜欢睡觉。如果谁要问我春天来了,什么东西最重要,那么我会不加思索地回答:睡觉最重要。阳春三月,气温回升,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是人最困乏的季节,这样的季度最适合打瞌睡。
作者写《春眠》应该表达的是春天来了睡意浓浓,睡不醒,好想睡。可作者有点反常,在春天来了,睡眠如此之多、之重的季节里,竟还一大早在听鸟鸣,还去关心昨晚刮风下雨,把花淋落了多少?我真不知作者在柔情绵绵的春天里究竟有几分睡意。
按照现代人对《春眠》的解释,《春眠》是一首很好的诗:春天来了,早上不知不觉的醒来,到处可以听到鸟鸣;昨晚刮风下雨了,不知道外面的花儿落了多少?
从现代人对《春眠》的释义里,我感觉不到这首诗和睡觉有多大的关系,在睡意浓浓的春天里,作者孟浩然究竟是想睡还是不想睡呢?根据诗的内容去推论,晚上刮风下雨,他也知道了,一大早醒来,还知道到处有鸟叫,又马上关心起花儿落了多少,无影中表达出作者多半是没有多少睡意。既然没有多少睡意,为何又要用“春眠”作标题呢?
这首诗的表达手法也有问题,采用主观意识,犯了客观上的错误。
“处处闻啼鸟”里面就有两个错误。作者一觉睡醒,是躺在床上,还没有去过其它的地方,不存在到处可以听到鸟鸣的客观事实,作者最多是“床上闻啼鸟”或者是“屋内闻啼鸟”,除非作者在梦游,去了很多地方,都听到了鸟叫。另一个客观错误是“闻”与“啼鸟”不相搭配,尽管现代人将“啼鸟”说成鸟叫,我还是认为古代的“啼鸟”是“啼唱的鸟儿”,既然是“啼唱的鸟儿”,就不能用“闻”,就只能看。要知道我们所听到的是声音,看到的是实物。
总之《春眠》这首诗所表达不是“眠”,而是“不眠”,作者关心太多,陶醉春天的美景良辰。夜深了,也没有睡意,还在听风雨声,心怕把心中那副美景破坏了。清晨一醒来,就关心花儿究竟落了多少,会不会是花落一地或者是落花缤纷,更有一番美景在心头?这是作者对春天美景挚爱的自然表现与真诚流露。
既然是不眠,作者要表达的是对春天良辰美景的热爱与陶醉,那么将《春眠》作标题与诗意就不太相吻合了。笔者认为将《春眠》改为《春晨》较为适宜。
春晨
春晨不觉晓,处处似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要是作者非要写《春眠》的话,那就只有把诗改了。
春眠
春眠不知晓,鸟啼闻不到;
雷雨惊不醒,不问花落了。
文章这样一改,就与标题十分贴切了。春天来了,睡意浓浓,天亮了也不知道,外面鸟儿欢乐的歌唱声也听不到;昨晚轰轰的春雷,沙沙的雨声也没有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就是只想睡,也不去关心昨晚的春雨把缤纷的花儿淋落了多少。如果作者改成这样了,那后人一定是更加赞口不绝:你看,作者在诗中用了四个“不”字来表达春天的睡意,真是写绝了!
当然,要是改了之后不押韵,或者是平仄对不上,那只有写成现代诗了。
春眠
春夜里,好困,好想睡,
不知道天已明。
睡意太浓,
听不到屋外欢乐的鸟鸣。
阵阵春雷,哗哗雨声,
没有把我惊醒。
万紫千红的花儿落满一地,
又是一个良辰美景。
可睡意还是沉沉,
不去倚窗留恋春晨。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大执无觉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