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小女读到“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时,眼前立即会浮现出一幅画,几十座古老阁楼组成的浪石村,在烟雾飘舞中若隐若现,使人如醉如痴,难以忘怀,仿佛诗与景天然对应。
武冈曾经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集中在老城区的古街及散落在各地的古建筑,汇聚成武冈独特的风景。可是,由于保护的滞后,很多见证过武冈历史变迁的物件,正在逐渐消失,只有坐落在武冈双牌镇浪石村的古民居,还完整的保留着古时的原貌。
浪石古民居现存55座,基本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国三年,皆座北朝南而建,排列整齐,样式古朴,布局精巧,建筑风格独特;所有房屋清一色的砖木架结构,两端是青砖砌就的彩绘翘角封火墙,中间为木柱架子的木板房;每一排房屋之间为青石板铺就的巷子,即使大雨,从院子东头走到西头也不会湿鞋,堪称一绝。
但熟悉浪石古民居的人都着迷于每个角门的石楹柱上刻的对联,因为现有的41幅石刻对联书法或遒劲、或清秀、或飘逸、或灵动,有好几幅出于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之笔。
而我,却独爱浪石古民居村民千百年来的和谐生活。
我是双牌人,与浪石村相隔不远,巧合的是,我所生活的院子中央,以前也有六座同样的建筑。
院子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闲时总喜欢聚集在青石板铺就的巷子里,你家长他家短的聊着天,还有些人坐在青石板上闭目养神,偶然摸不着头脑的插插话,不时引起阵阵笑声,而我们这些孩子,有时嬉戏玩耍,有时争吵打斗,有时倒地而睡,其乐融融,格外惬意。
特别是每当夜幕降临时,召唤回家吃饭的声音此起彼伏,牵着牛的牧童,扛着锄头的大叔,吸着旱烟的大爷,还有卷着裤筒的妇女,纷纷踏着青石板路,匆匆忙忙赶回家,所有劳作的艰辛随着一天的结束而化为灰烬,煤油灯下的夜生活带来山村另一番风景。
然而,头上戴着斗笠、上身赤膊的大爷,用充满皱纹的双手按在太阳斜照的大门上,然后随着“吱呀”的声音,大门徐徐开启的那个场景,让我始终难以忘怀,我总感觉那是父辈们在诉说着生活的无奈,又好像表达着对命运的抗争。
相比浪石古民居,我院子里这几座古建筑算不上震撼,但它却是十几代人的生活写照。多次去浪石古民居,当地村民告诉我的,也是同样的一幅和谐生活图。或许,这就是先辈们独特设计并建设的初衷所在。
而今,我院子那些古建筑只剩下破烂不堪的一座仍在风雨中飘摇,遗憾,更为心痛。但可喜的是,浪石古民居在这几年修缮一新,居住在房子里的村民全部搬走,这里成为了难能可贵的一个景点。
如果你想感受古建筑的气息,如果你想体验古村民的生活,那么,请你一定不要错过浪石古民居。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柏生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