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萦后龙山
(散文)黄三丛
小城新居后边有面小坡,被移栽成一个袖珍园林,花草鲜美,树影婆娑。我偶尔临窗闲看,俏则俏丽矣,却觉得少了点天然去雕饰的本真,比不上昔日老家后龙山的风采。
我的老家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村前一片阡陌纵横的稻田,一条绿绸飘带般的小河绕垅而过;村后就是我时常魂牵梦萦的后龙山。这里是凤凰岭的余脉,从整体效果看,一只金凤引颈探头在河边饮水,村前的石拱桥是金凤的啄,村子是脸面,这山坡就是她的额头眉宇了。先人在这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上,遍植竹木,北侧楠竹竿竿,翠绿茂密,山风习习,竹影摇曳,波翻浪涌;南边的主角是几棵椆树,每一棵都高大挺拔,几人合抱才能围住,枝繁叶茂,遮蔽着半亩见方的天地。那竹子,那椆木,一年四季氤氲着绿意紫气,与山坡下栉比鳞次的青瓦木楼相映成趣,俨然那高贵而青春靓丽的金凤头脸,格外养眼润心。这景观正契合着先人永续“龙脉”的雅意。为了保护龙脉不受污秽和践踏,先人特地向相邻的钟姓院宅买了一条绕向后山的路径,用于殡葬和放牧。
其实,即使撇开“风水”“龙脉”的迷信色彩,先人的这一善举,也是值得称道的。那昂扬的绿的旋律,是龙的传人永葆青春理想信念的寄托,是华夏子孙凝聚正能量勃发向上的意愿,是先人薪火相传世代繁荣昌盛的憧憬!
这片大人们守护着的神圣净土,也是我们孩提时代的乐园。我和小伙伴们是那幅风水画中的活跃元素,经常出没其间,除了尽情嬉戏玩耍收获快乐,还从快乐中陶冶情操。
竹园是我们的最爱,风和日丽或熏风送爽的日子,我们流连其中,藏猫猫,比攀爬。小伙伴们一个个猴精似的,嗖的一声,就手脚并用溜上竹梢,趁着竹子晃荡的瞬间,顺势就攀到另一竿竹上,浓绿中不时传出欢笑声。暮春时节,竹笋长高了,脱下衣服似的笋壳,裸露出结节分明的主竿和枝梢,新绿青嫩,活力四射。我们怕伤着新竹,不再顽皮,却认真地拣一些长条宽幅的笋壳,展平了,学大人的样,编织缝合成叶筲箕,给自己或送邻居家盛载东西。看着大人们托着出自我们手艺的“工艺品”去播种或满载果实而归,别提多惬意了。笋壳还可以编成展翅的岩鹰,用绳子系在竹梢上,由一个戴破旧斗笠的稻草人握着,站在刚播种的秧田或者将要黄熟的麦田中吓唬麻雀和鸡娃。看着那些馋嘴的麻雀不敢落脚、鸡娃们望而却步的滑稽相,我们笑得特别开心。
伟岸的椆树脚下,也有我们难忘的童年记忆。那椭长的叶片脉络分明,从尖梢处沿叶柄一撕,马上就变幻出一把锯子来,锯齿玲珑细巧,让人把玩起来爱不释手。秋末冬初,是椆籽成熟的季节。那果实花生粒大小长短,板栗色的硬壳,光洁圆润,头部顶着残存的萼壳,整颗椆籽就像戴瓜皮帽的胖娃头脸,敦实可爱。它的果肉富含淀粉,放在火堆里炮烙熟了,吃起来香淳糯软;还可以磨成浆,煮熟掺点石灰水冷却后凝成椆籽豆腐,是一道珍品菜肴。秋冬之交,是椆籽成熟的季节,夜里秋风过后,就簌簌地从枝叶间落下来。清早,天刚麻麻亮,小伙伴们就不约而同地爬上后龙山拣椆籽。说是拣,其实是摸,树叶、草丛间,摊开手掌,触摸到滑溜而圆鼓囊囊的颗粒,准是椆籽无疑了,窃喜间就揣进锁口小布袋里。不多一会儿,袋子里就悉索作响,收获颇丰了。晨曦中,一张张兴奋的脸蛋埋进臂弯里,无暇嬉笑打闹。
我们凯旋后,大人们嫌一个人拣的分量太少、单独操作费工夫,于是把相邻几家拣的聚合起来,协同磨椆籽豆腐,一下子就大功告成。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格外有滋味;邻居大婶家没人去拣,母亲就打发我给送去一块尝鲜。听着感谢和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
后龙山以青春焕发的胸襟诱发着我们爱劳动的热情,激励着我们互相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纯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也不愧是一块释放正能量的风水宝地!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一场大炼钢铁的旋风,把那些椆树一起卷进高炉;又一阵阵狂风,荒坡上先后竖起了集体的牛栏、仓库和私人的红砖瓦房。再后来的风又把牛栏、仓库刮得只剩断墙残垣,后龙山满目疮痍,面目全非!除了北侧那片疾风刮不绝春风吹又生的竹林还残存着一角,南边的树木终因失于栽培,光秃秃的而了无生机,导致引颈的金凤焦头烂额,昔日的风水宝地风光不再。
前不久我回了一趟老家,看着颓废的后龙山,心里隐隐作痛。我建议人们植树造林,重振后龙山当年雄风,无论从重塑风水宝地接续龙脉的抽象意义,还是从优化环境提升宜居指数的层面,都很有必要呢。然而村民们都忙着打造各自小家庭的风景款式,对于我的提议不以为然,也无暇作为。
叹惋之余,我只得将后龙山昔日的风采植进胸怀,让她荫庇着我的一方心田。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黄三丛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