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话武冈 (六)
到了明代,永乐皇帝朱棣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将他的叔叔、朱元璋第十八的儿子朱楩,封为岷王,迁居武冈,朱岷王这一大家子在武冈一住就住了14代共252年,留下了许多有关朱王的传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南方周末》、《湘声报》等多种报纸所载,当代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鎔基亦为武冈朱岷王第六代康王誉荣的后裔。因为武冈成了王府的所在地,中央政府到这里来的官吏就更多了,吏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张元汴(宰相张居正的曾孙)到武冈出差,游玩了法相岩和同保岩后,写下了一篇游记《游法相仙院二岩记》,游记不但真实地记载了法相岩和和同保岩奇特的风光,而且还留下了一个至今解不开的哑谜,他说,曾有人上午从法相岩进去,在洞里旋转了大半天,出来的时候竟到了十里外的同保岩了,所以他说;“乃知二山之石并空洞潜相通也。”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明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后,皇室后裔朱由榔于公元1647年在广东肇庆登基称帝,年号永历,史称“南明”。第二年四月,朱由榔在刘承胤的挟持下,从广西全州迁来武冈。这时,只能号令东南一隅的朱由榔并没有认为自己势单力孤,而是认为自己“奉天承运”,理所当然是当皇帝的料子,因此,他来到武冈,就将武冈改名为“奉天府”,武冈城变成了皇城。可是这样做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八月,清兵压境,他仓皇出逃,连自己的妃子和儿子也来不及一起带走。刘承胤为保全自己搜括来的家财,屈膝降清,反被清兵所杀。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国防部长)傅作霖坚守武冈孤城,终因兵微将寡,不能抵敌而被敌所俘,不屈而死,死后葬武冈城东门外花塔下。朱由榔逃离了武冈后,在外地继续做着他的皇帝梦。明清两朝的军队在武冈进行了六次拉锯战,处在其中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清顺治四年(公元1657年)和顺治十年,清军将领贝勒,带领十万大军,两次攻下武冈后,采取“牧马行为 ”,即不给打了胜仗的士兵发奖赏,而是让他们去民间烧杀抢掠,而不受任何军纪约束。“牧马”之中,武冈及其周边几个县镇,“千里人烟绝,吞声历险阻。”老百姓“半死乱刃下,半生就俘虏。”牧马之后,吴三桂兵败衡阳,军队散作土匪,又在武冈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烧杀,民众又一次遭到荼毒,“惨烈到婴孩,注槊相戏乐,腐肉几千堆,鸣啄团鸟鹊。”当时一个名叫许国焕的人,写下了不少纪事诗,以上所引的,只是其中的几句,加上兵灾以外,水灾旱灾接连而至,老百姓全无一点活路。《武冈州志》里亦有“自武冈以来,未有如此之惨也”的记载,可见其惨烈的程度。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都梁乡士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