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纸钱蕴含的文化元素

纸钱蕴含的文化元素

黄三丛 2015-02-03 08:54 6

 

人们在祭祀活动中敬奉神灵,离不开纸钱。据说一般情况下,纸钱需烧化后神灵才能得到,有效进入冥界流通领域。也有出殡时直接把纸钱撒在路上做买路钱的,又说是做为标记便于逝者灵魂寻找回家的路;还有清明节扫墓时把纸钱挂在坟堆上做纪念的,俗称“挂青”,就是“挂钱”。

自唐代以来,发行货币以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主。因为这种天圆地方的铜钱既能招财进宝,又有趋吉避凶解灾化煞保平安的强大功效,人间和冥界都有迫切需求,所以铜钱这种货币形式实行了阴阳并轨机制,阳世间用黄铜铸造,地府的由阳间的人用纸打凿。后来,纸钱的应用范围宽了,做成铜钱式样的费时费工费料,人们就创造性地开发出一种新版币种,就是把铜钱形直接打凿在纸张上,便于批量生产和发行。当今为了保障冥府日益壮大的金融市场的需求,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旧时代,对这种打凿在纸上的冥币制作,有着严格的要求。纸钱的载体须是嫩竹子为原料造成的粗毛边纸,纸张宽窄符合黄金分割比例,长五寸余宽三寸余,恰好能承载一定数量的铜钱形。打凿铜钱有一种专门的工具,叫做钱凿,由铁匠手工打造,五寸长短,方头圆脚;圆脚由两块弧形铁片对称组合,留有间隙;圆脚的直径与一枚铜钱相似,须打磨出锋刃,圆心处也有个方孔小凿。据说这造币器制造出来还不能马上投入生产,须在财神菩萨神坛前开光以后才行。打凿纸钱时,一手掐住钱凿腰,一手抡着木砸棰,用力砸向凿子,就凿出方孔是镂空的铜钱型来。那钱凿的核心技术是圆心的方孔凿是空的,打凿时圆心那点纸屑就逐一扎进洞眼升到豁口处就挤出来。如此顺序打凿下去,一叠排列整齐的纸钱版型就下线了。

正宗纸钱上的铜钱,必须是每张三行,每行五个串连。这一模式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先民富于理性思维,既然华夏子孙都敬奉儒释道三教,那就让信奉者们在三教所创设的普世价值理念中受熏陶罢。于是,每张三行就赋予儒释道三教的意象;每行五个分别赋予各教派的核心价值观,则儒教的五常:“仁、义、礼、智、信”,道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释门的五戒:“戒杀生、戒妄语、戒偷盗、戒淫邪、戒饮酒”。——有说释门的“五”是指六道轮回中三善道之一的人间道途中的“生老病死苦”,其实是一种误解。——看似寻常的纸钱,却意蕴不浅,充分体现了先人高度的智慧和良善用心。

在旧时代,有严格的尊卑等级观念,神灵们接受供奉也有严格档次之分。因此善男信女在祭祀前要依据受纳的对象置办祭品,普通家族供奉祖宗,只要烧化常态化的皂白色纸钱;而若是去名山圣地进香,须用金黄色的纸钱封香包,包里还要夹三截檀香,金色纸钱和檀香表示黄金珠宝。因为名山圣地敬奉的都是先圣佛祖道宗或由帝王将相追封的高级别神圣,受纳的供品也相应要上高档次。而在一般的神人、菩萨位前烧化黄色纸钱,据说受着制度笼子制约的神们或不能或不愿或不敢接纳的。不知果然如此否,不得而知。

一座庵院的香炉前写着一副楹联:

“阴理谐阳理融通地府,

 纸钱变金钱顺达天庭。”

上联阐明了阴阳一理、融会贯通的要义,下联则向人们传递出一个这样的信息,世人只要一心为善积德,上天就会给你一个惊喜,产生纸钱质变成金钱的果报效应。身为佛门“槛外人”,笔者窃以为此联作为劝人向佛具有一定的教化意义。然而,佛门清净之地,渲染纸钱变金钱的果报意念,似隐隐有拜金之嫌,会误导人们急功近利地祈求神灵,庇佑其发财致富享荣华,这就陷入迷信的泥淖了。真正虔诚的善男信女敬奉神佛,焚香烧纸献祭品,旨在缅怀纪念先贤、神祇,让他们永远活在心中,以便净化灵魂,恢弘大法,实现普世价值。

 

阅读 1.5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钟文晖

长的吊钱一般是每行7个串连。反正要逢单。

549年前

陈碧秋

我过去也用凿制作过纸钱。一般情况下,一些老人家家里有特别的黄纸,有需要时就裁成小四方,再用凿子在上面排列着凿些孔,就可以用了。

699年前

田元小娟

这些东西,估计只有老先生这样的文化人才晓得。很多耳濡目染的事,再看却不一定知道它的底细。学习了!

659年前

言宋

冥钞一般以为最早出现于唐朝,唐人作有《冥报记》里有记载。但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纸币,出现于宋真宗时期的成都地区,那是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因为用纸币交易比笨重的铜钱、铁钱交易更方便、成本更为节约。后来,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便推行至全国。黄老师这一系列文章涨知识。

739年前

作者回复:

谢谢唐老师的关注!对于货币形式的形成历史和有关冥钞的根蒂我一直不太明了,经老师指点,受益匪浅,再次感谢!

2015/2/3 11:53:16

唐栋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都有见过纸、纸钱,纸凿。比如七月半,清明,都会有。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文化?

609年前

周光佐

记得小时候我家也有个钱凿,婆婆每次将裁剪好的大纸要我放在翻过来的长凳上打纸钱,记忆犹新!!!也很怀念婆婆!!!留恋童年!!谢谢黄老师的美文,也让我忆旧!!!

739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