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乡村电影放映员《红土地文学》

乡村电影放映员《红土地文学》

林日新 2021-10-15 17:56 4
言宋点评:电影队对丰富乡村文化精神生活起了很大作用。一部电影,小孩只看过一次的很少,两次、三次都看过的。

乡村电影放映员

2021-10-04 16:06 作者:林日新  来源:红土地文学 分享到:微信

乡村电影放映员
 
作者:林日新(湖南) 
  一提起乡下的露天电影,我小叔就激动不已,因为当电影放映队的队长是他人生最高光的岁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公社成立电影放映队,将由三个知识青年组成。为此,公社和大队两级领导的子弟踊跃报名,一天之内就高达六十人。县里要求电影队必须有个能写会说的高中毕业生。听到这个消息,小叔的心就蠢蠢欲动,打算毛遂自荐——当时他正在村小当民办教师,是公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台柱子,不仅戏演得出色,而且还是队中唯一的编剧。
 
  平时,他常给县广播站投稿,每周都有一两则新闻播出——想不到第二天,他就被通知去见公社文教专干。校长听到这个消息,劝他三思而行。然而,正被理想燃烧的小叔哪里听得进去。从公社回校就立即捆好被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学校,赴县里参加电影放映员培训班去了。
 
  小叔天资聪颖,动手能力强,不上他十天,就掌握了电影放映的所有程序,在结业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并任命为公社放映队队长。从此,他率领放映队把公社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搞得如火如荼,不上一年,便评为“全县的优秀放映队”,他戴着大红花站在拖拉机上,硬是从县政府站到公社门口……
 
  小叔曾对我说:自从进了电影队,他一改当民办教师那“童养媳”般的生活,变得自信、快乐起来。每天总会有人来队里打听,我们大队哪天放电影?放什么影片?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真是太爽了。自己的婚姻很快得到解决:在当民办教师的三年中,他曾向本村村花写了十多封信,都没得到一丝回音。可在他刚参加电影队后,便接到了她的回信,我看到她如此势利就回绝了她,结果她竟跑到电影队来了……不久,我找了个女民办教师结婚,硬是把村花气哭得梨花带雨。
 
  那时,公社要求一月轮放一次电影,轮到哪个大队放映,便通知哪个大队安排人来挑放映机,全不用电影队的人辛苦。放映员只需到了下午四点赶到放映点即可。远远地,大队部早就站满了等候的人,他们一看我们来了,欢声雷动。立即动手挖坑、立柱、拉幕布,我仨就各就各位:拉发电机,架放映机,倒影带,试话筒,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我还要制作幻灯片,配合影片在灯片写上合适的宣传标语。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我便把大喇叭放起来:一来向乡亲们报讯,二来也可活跃气氛。
 
  夜幕降临了,我把放映机旁用竹竿挑起的灯泡点亮,整个山村便回荡着小孩子欢呼雀跃声。我先放些新闻纪录片热场。这段时间里,孩子们不感兴趣,他们肆无忌惮地在场里追逐、呼叫、吵闹。一时间,呼儿唤女声,喊爹叫娘声,大人叫,小孩应,此起彼伏,人声鼎沸。这时,就得请大队书记喊话压场了。书记对着话筒:喂——喂——社员同志们,安静!安静!今晚的电影即将开映了。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代表XX大队党支部祝今晚的电影放映成功。另外,请各家各户管好自家的小孩,别吵别闹,安安静静找个位置坐下,好好看电影。
 
  那时农村人基本没什么娱乐活动,一月一场电影算得上是人们难得的精神享受。随着某个小孩“哇——”的一声,场里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八一” 电影制片厂影片开头一般会出现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头像,村民们便会自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场面令人心潮澎湃,感人至极。虽然那时除了八个样板戏,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闪闪的红星》等战争片,不少人已看了多遍了,主人公的台词也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人们仍然看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在放正片时,很少有人捣乱的。只有到了中间换片,屏幕一片雪花白时,才有人搞怪了,用两手绞在一起演皮影戏:一个小兔子,一跳一跳的,两只耳朵直忽扇。惹得场内的人哈哈大笑。电影突然播放了,小兔子还在屏幕上跑,放映员就在大喇叭里喊“挡光的闪一闪,挡光的闪一闪”。有人笑骂:“谁家的兔崽子……”引得大家又一阵哄笑。
 
  当时,谁有喜事,像嫁娶、金榜题名、添丁、祝寿,村民也会自己出钱请放映队放一场电影来庆贺。那时,无论是炎炎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放电影,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几乎全员出动,哪怕走上几里甚至十来里山路也不嫌累。电影散场了,乡亲们提着马灯或打着火把,像一条火龙似的,蜿蜒在田野或山坡上,煞是壮观。
 
  八十年代末期,随着电视机、VCD的出现,人们看露天电影的热情也逐渐消褪,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公社电影院也关门了,乡村电影放映队也就完成了自己使命。其时,恰逢全国民办教师大规模转正政策的落实,与小叔同期的民办教师皆转正了。我曾问小叔:假如当时不去当放映员,现在你也成公办教师了。你后悔么?小叔默然无语。好在小叔当年获得自考大专文凭,在电影队解散后,他进县城私立学校当了一名中学老师。他的两位队员则一同到广东打工去了……如今,他仨已年愈七旬,应该是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乡亲们仍念念不忘露天电影在艰苦岁月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作者简介:
  林日新,系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湖南省作协会员,已出版了随笔《教育笔谈》和长篇小说《青石湾》等书。
 
作者:林日新
来源:红土地文学
https://mp.weixin.qq.com/s/uXOmNgS0BbbbITSBj_WA5w
 


阅读 3566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都梁月

请原先这些放映员及他们的亲友留言,反映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以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颇有意义的一件事,办好此事,功德无量!

3年前

作者回复:

谢谢“都梁月”先生的关注与点评

2021/10/17 13:33:13

言宋

电影队对丰富乡村文化精神生活起了很大作用。一部电影,小孩只看过一次的很少,两次、三次都看过的。

3年前

作者回复:

谢谢“言宋”——唐教授的关注和肯定。

2021/10/17 8:30:48

林日新

请原先这些放映员及他们的亲友留言,反映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以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

3年前

林日新

乡村电影放映员是历史的产物,曾为繁荣农民的业余生活做出了不少贡献,不知这些年愈古稀的放映员现在过得好么?

3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