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圆场戏
(原载《舞台与银幕》)
《巍巍昆仑》这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给观众再现了历史的画面。其中有好几组镜头是表现毛泽东、任弼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围绕“中央放在哪里”这一问题所展开的激烈争论的情景,大有“箭拔弩张”之势,“火药味”很浓,这样的争论有两次。一次是他们特意召开关于“中央放在哪里”的讨论会。任弼时走到刘少奇身旁说:“我主张把中央放在晋西北,主席你应该过黄河。”刘少奇说:“弼时同志的意见值得重视,目前陕西敌我兵力悬殊太大!”任弼时兴致更浓的补了一句:“十比一。”于是,足智多谋很有领导艺术的周恩来问弛骋沙场的总司令朱德:“老总,你的意见如何?”朱老总直言不讳地说:“中央放在哪里,我们听主席的!”在这个时候,手握重权的毛泽东只是一个劲地抽烟不语。于是,刘少奇问周恩来:“你的意见呢?”周恩来付之一笑地说:“中央放在什么地方,关系到战略全局……”在此,周恩来并未象朱德那样表态“我们听主席的!”也不象刘少奇那样表态“弼时同志的意见值得重视。”他运用了巧妙的说话技巧,缓和了箭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他既不明显地肯定什么,也不明显地反对什么,具体地说,在“中央放在哪里”这一问题上,他不偏不倚,只是讲了“中央放在哪里”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的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没有说明具体的作法。
恰巧,收到来电提供的情报,于是,毛泽东宣布:“好,散会,散会,现在是青化砭高于一切!”至此,“中央放在哪里”这一抽象的问题在青化砭这一具体问题前,处于了暂搁地位,争论的气氛得以缓和。另一次,在一阵飞机声、汽车声、机枪声、爆炸声、马蹄声、喊叫声、痛哭声之后,毛泽东他们席地而坐,又举行战地紧急会议。刘少奇率先发言:“看来,中央留在陕北,并非万全之策!弼时,你的意见呢?”任弼时说:“敌人的飞机刚才替我说过了!”他们二人的意见看来始终是统一的。这个时候,先前“听主席的”朱德似乎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有了赞同刘少奇、任弼时意见的倾向,朱德带有恳求的口气说:“主席,是不是再议一议?”谁料毛泽东竟发起火来了,“要走你们走,我和恩来留下!”坐在对面的任弼时转过身去:“有话慢慢讲,好好商量嘛!”看来,这样的碰头会既带有紧张的气氛,又反映了当时党内的民主气氛很浓。在这“剑拔弩张”、“火药味”很浓的紧张关头,周恩来望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望着毛泽东;毛泽东坐着一动也不动;刘少奇、朱德转而看着任弼时;毛泽东抽烟不解;任弼时抽烟不语;全场静默。
各自的座位也变了:任弼时、刘少奇、朱德坐到了一起,毛泽东一个人坐在一边。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体现了民主,也反映出争论分歧之大,就连观众也为他们会继续争论下去却又不解决问题而担忧。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始终保持中立的周恩来开腔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兵分两路,一部分人过黄河,一部分人留在陕北?”谁知周公这一句话顿时消散了全场紧张的气氛,来了一个皆大欢喜,说得刘少奇连声讲:“好!好!”朱德高兴地赞成“对头!”任弼时也点头赞成,就连毛泽东也点头同意。沙场老将朱德感慨万分地夸张周恩来:“天大的困难也难不倒你呀!”然而,周恩来却风趣地说:“我只不过是把主席刚才讲的那句话变了一个方式说出来而已。”这一句话又说得所有在场的人都笑了。
就这样,一场激烈的争论得到了好的结果,取得了意见的一致,紧张的气氛和观众心头的疑云顿消。仔细想一想,如果没有周恩来的圆场戏,其结果又会怎样呢?看来,在生活和工作中,既要大有坚持原则的人在,必要时也还得有打圆场的人。
1994年4月16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钟文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