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时,战乱不断。郭默带领残兵败将在一河湾处自任坞主,抢劫东归行人,几年时间就成为巨富。
郭默有个大舅子叫陆嘉,在县里上班,挪用几石官米送给妹妹。
郭默自身不正,但闻听此事,就要治陆嘉挪用之罪。陆嘉一听,马上逃跑,投奔当时军事势力很强的石勒。郭默于是亲自用箭射死了老婆(陆嘉之妹),以表明自己的大公无私。
郭默加入刘琨军事,刘琨任郭默为河内太守。
刘曜设置三道包围圈包围了郭默的部队,采取断水断粮法。
郭默派人将自己的另一妻子及儿子送到对方军营,表示臣服,买回了粮食。但当粮食一到位,郭默马上又设立了防线。
刘曜大怒,把郭默的妻子和儿子全部投入江中淹死了。
郭默派亲弟弟郭芝突破重围,向刘琨求救。
刘琨认为郭默太狡猾,不想派兵去救郭默,用拖延之计把郭芝留了下来。
郭芝去河边洗马,碰到郭默派出的另一个向刘琨求救的使者。使者是郭默的亲信,听说了情况,就强迫郭芝跟随他回到郭默处。
郭默接着让亲兄弟郭芝去石勒那里当人质,请求石勒派兵救援,承诺以后死心塌地帮石勒打天下。
在封建传统里,老婆如衣服,兄弟如手足,郭默为了自己,出卖兄弟这事在他看来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但石勒也不是傻瓜,他认为郭默这人连妻子儿子都可以杀掉,都可以当成筹码,这种狡猾、六亲不认的人是不可信任的。于是石勒不仅不派兵救援,反而把郭默向他求救的信件派人送给了刘曜。
郭默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起了鱼死网破之心,居然被他突破三道重围,投奔了李矩,之后一起对抗石勒和刘曜。
在之后的地盘争夺战中,李矩与石悤交战失利,一蹶不振。
郭默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在李矩这里不会有大作为,起了离开之心,于是对参军交待了一番,说对不起李矩平日待他的恩情,让参军三天后才去报告自己离开的消息。
但参军痛恨李矩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郭默刚一离开,参军马上就报告了李矩。李矩大怒,派人追赶。
郭默望见追兵,想也不想,马上丢下家人,单枪匹马而逃。看来抛家弃子是郭默的惯例了。郭默这一逃,就逃到了京城。
在魏晋时期,朝廷选拔人才并不是通过科举,而是荐举制,所谓的举孝廉。
像郭默这种人,可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六亲不认之辈,按道理讲,是得不到朝廷认可的。
但在晋时这种非常动乱时期,朝廷缺乏打仗的人才,于是东晋朝廷接收了郭默。
郭默随着朝廷的军队四处讨伐各种军事势力,期间也立下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功劳。
在苏竣作乱时,郭默奉命守卫一个新的军营,被苏竣其中的一支部队包围。在没有余粮,没有水的情况下,郭默选择了当逃兵,安排好手下坚守营寨,自己却偷偷溜之跑也。
幸而苏竣很快被平定,营寨的包围被解除。郭默因此而立功,朝廷封郭默为右军将军。
右军将军是掌管皇帝禁军的,郭默不愿担当,宁愿任边将,建功立业,希望上司刘胤上奏朝廷对他重新任命。
刘胤没有同意。郭默便向刘胤索取赴京城的礼物。刘胤派使者送给郭默一坛酒,一个活猪。
郭默认为礼物太轻,不接受,当着使者的面让手下把酒和猪全抛进河中。
过了几天,郭默带领士卒等候清晨城门门开后进入府衙袭击刘胤。刘胤的手下想抵抗,郭默大吼一声:“我受诏有所征讨,敢反抗的人诛三族。”这虚张声势的伪诏把所有人都唬住了。
郭默进入内室。可笑外面闹翻了天,刘胤还在雷打不动的和小老婆睡觉。郭默把刘胤拖下来杀了,抢夺了刘胤的女、大小老婆以及金银财宝。把刘胤的头砍了下来,让人送去京城,诬陷刘胤造反。
王导时任司徒,大权在握,接到郭默派人送来的首级及呈报,明知是郭默的不对,但怕江州局势不稳,就大赦天下,把刘胤悬首示众,任用郭默为江州刺史。
这诏令一出,很多人都不服。杀了刺史,自己就可以做刺史,如果大家都这样做,那天下不就乱了套?
武昌太守邓嶽驰马禀告时任太尉的陶侃。
陶侃一听,拍案而起:“这还了得!”
江州寻阳是陶侃的故乡,在陶侃的心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居然有个品行这般恶劣的人来做江州一州之主,王导这家伙居然对此加以肯定,这不是骑在自己脖子上拉屎么?
陶侃即日起兵,带领部队前往讨伐郭默,同时向朝廷上疏陈述郭默的罪恶。
王导听到陶侃起兵讨伐郭默的消息,大惊失色,赶忙将刘胤的首级从午门的旗杆上取了下来,好好的收敛了一番,接着下令庾亮出兵帮助陶侃讨伐郭默。王导这个时候,虽然欺上瞒下,在形式上把持了朝政,但因为失去了堂兄王敦的军事支持,很多军事大佬是没将他放在眼里的。所以王导很清楚当前这个形式,他知道,如果惹怒陶侃,陶侃灭掉他是分分钟的事。所以,一听到陶侃起兵,他马上见风使舵,向陶侃卖好。
陶侃兵临江州城下,堆筑土山。各路军队也集结起来,形成重重包围。
郭默手下将领恐怕城破之后会连累到自己,便联合起来抓住了郭默送到陶侃阵前投降。
陶侃在军门将郭默斩首示众,派人将首级送往京城。
当时的人听说此事,无不拍手称快。
王导和陶侃在晋时,都是大佬级人物。
在平华轶之乱中,王导并无些微之功,只因为和当时掌握晋军事大权的大将军王敦是堂兄弟的关系,元帝也象征性的封他为“武冈侯”。“武冈侯”与当时的其它侯一样,只是个爵位,属于虚衔。要知道,当时的武冈属于边地,蛮夷混杂。用这样的地方作为食邑,也看得出王导在元帝心目中的地位了。
王导的起点很高,少时就被封为即丘子,为子爵。
而陶侃起点为一小县的鱼粮吏,即到乡下收税跑腿的税务工作人员。陶侃到武冈为官,也是属于发配性质。
从后来两人的成就看来,王导虽是皇上身前的大红人,但陶侃完全有能力藐视他,并且也这样做了。陶侃和王导的矛盾很深,两人见面时,陶侃是毫不容情的讽刺挖苦王导,王导也唯有陪笑的份。
关于王导和陶侃的事迹,在后续文章中将陆续推出,欢迎亲们关注!以便第一时间查阅关于武冈的历史事迹。
本人承诺,所撰写关于武冈的历史,绝对来源于正史,有资可查,不像有些现编的民间故事,完全不尊重武冈历史。我的观点是,写作时可以加工,但不能凭空捏造!
对武冈本土历史兴趣的朋友请扫描文首图片的二维码,关注“都梁往事”,谢谢!